捷克布拉格国营煤气公司(Praská plynárenská)的前董事会主席帕维尔亚内切克告诉《议会报》,欧洲不可能靠其它来源完全弥补俄罗斯的天然气。 亚内切克表明自己的意见到: “完全不可能。俄罗斯向包括土耳其在内的欧洲提供了2000亿立方米。欧洲要消耗5000亿立方米。当我在听那些仅因交易天然气就‘研究明白’的所谓的‘专家’的各种话时,我就从未停止过惊讶。” 该企业前主席认为,挪威和美国的供应不可能替代俄罗斯的天然气。根据他的预测,失去战略原材料可能导致“捷克瓦解”。 这位专家总结说:“我们将不得不为缺失的天然气付出民主和捷克国家完整的代价。”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布拉格时报】捷克政学界人士热评中共二十大报告
连日来,欧洲多国政界人士、专家学者密切关注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就中共二十大报告发表评论,对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充满信心。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总书记罗曼·布拉斯科撰文表示,我去过中国,亲眼目睹了其发展和经济实力。“我认为,中国力量的源泉在于各领域和各层面战略规划的稳定性,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值得欧洲人学习借鉴。” 捷克主权党主席、捷克众议院原议员扬娜·沃尔夫托娃表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中国是我们的贸易伙伴,一个体量巨大、于我们有利、和平与安宁的伙伴。“我很高兴看到,中国虽然是核大国,但不卷入任何外部冲突,不威胁使用核武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布拉格时报】阮上亭:我很喜欢中国公司的文化,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㊽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8期邀请的是来自越南的阮上亭,他为申达股份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8期 姓名:阮上亭 职务:申达股份越南办事处高级品质管控专员 2018年,东方国际集团下属的申达股份在越南成立办事处,管理海外订单。两年后,阮上亭加入这个团队,成为一名高级品质管控专员。也正是在这一年,越南取代孟加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仅次于中国。无论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还是越南的产业发展,阮上亭说,我们从中国的高速发展中获益良多。 为当地工厂带来4000万美元收入 在工厂车间检查服装质量,在办公室里核对订单信息,与上海团队召开线上视频会议……进入申达股份已有两年多,阮上亭早已适应了这份快节奏的工作。 “2020年2月20日,我开始担任申达股份越南办事处高级品质管控专员,负责生产管理和生产采购事务。”他说,自己的重要职责就是确保货物供应稳定,再顺利出口到世界各地。 申达股份的母公司东方国际集团,是上海国资系统最大的外贸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之一。近年来,国际品牌主动在东南亚寻找供应链资源,让中国头部纺织服装供应链企业嗅到了商机,纷纷加大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投资。 2018年,申达股份在越南成立办事处,尽管当时团队只有5名成员,包括2名中方人员和3名越南人员,却锻炼成了一支可以为公司海外订单保驾护航的队伍,并逐步形成了由上海端负责前期客户的开发和维护、面辅料提案、报价和接单,海外端开发供应商资源、审核工厂、组织面辅料生产、验货及出运的海外生产管理模式。 “4年来,通过管理当地的海外订单生产,我们已出运超过500万件订单。”阮上亭说,申达在越南市场发展迅速,不仅为越南各工厂带来了4000万美元的出口收入,并且为越南2000多名员工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越南组织中国节日的庆祝活动 “众所周知,中国是纺织业强国,我很荣幸加入申达,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中国公司工作。我很喜欢公司的文化,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事实上,对于阮上亭来说,能够与中国团队一起工作,也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少宝贵财富。“申达在生产管理方面经验非常丰富,和团队在一起工作让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生产方面的知识。” 他说,这些知识被运用到工厂的生产技术创新中,再加上全新的管理理念,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能,使得申达在当地建立起了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越南各家工厂都真心诚意地喜欢申达,这也让我们非常自豪”。 加入申达之后,阮上亭开始学习中文,并因此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我在越南甚至组织过一些有关中国节日的庆祝活动,尤其是中秋佳节,有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吃月饼来欢度中秋。我还喜欢带家人去中餐馆吃饭,我特别爱吃北京烤鸭,不仅因为它的味道好,而且因为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海外员工看中国》 百集融媒体产品…
【布拉格时报】拉塞尔:为将狼队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体育品牌之一,我毫不犹豫接受了来自中国企业的邀请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㊺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5期邀请的是来自英国的拉塞尔·琼斯,他为英格兰狼队足球俱乐部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5期 姓名:拉塞尔·琼斯 国籍:英国 职业:英格兰狼队足球俱乐部 市场及商业发展总经理 今年是中国和英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两国贸易额从3亿美元增加到千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从近乎为零上升到500亿美元。去年中英贸易再创新高,中国对英投资增长两倍多。英资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两国在全球发展、气候变化等方面协调配合,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7月,复星国际收购了英国历史最悠久的足球俱乐部之一狼队俱乐部百分之百的股份,促使狼队从传统足球品牌向多元化泛体育潮流生活方式品牌变革。 “这是一座不夜城,充满了活力和能量。”提起上海,英格兰狼队足球俱乐部市场及商业发展总经理拉塞尔·琼斯津津有味地聊起自己游览上海的经历,并计划带家人来上海过一个中国年。 意外惊喜 在加入狼队之前,拉塞尔·琼斯从事体育营销工作20余年。2017 年,他意外地接到一个来自狼队团队的电话。“狼队俱乐部在伍尔弗汉普顿,而我也居住在那里,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与狼队俱乐部主席施瑜交流五分钟,发现新岗位的任务是将狼队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体育品牌之一,而这也是自己作为狼队粉丝的心愿之一,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份邀请。 “我的主要职责是增加粉丝群,在新市场、合作伙伴和品牌垂直市场中注入本地化内容,并通过许可、会员制和赞助等方式将这些新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他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挑战者品牌的叙事,传递狼队精神。 勇于进取 多年以来,复星国际一直深耕健康、快乐、富足和智造四大业务领域,以开放的心态来尝试许多不同的业务。这些勇于进取、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对狼队影响非常大。如今,狼队也从传统足球品牌向多元化泛体育潮流生活方式品牌变革,并布局了电子竞技、创建音乐厂牌等产业。“知道狼队是一个电竞俱乐部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多于知道它是一个足球俱乐部的。” “复星国际为狼队植入一颗好奇的心。”拉塞尔·琼斯表示,“敢于与众不同”“每天都在勇敢地前进”等理念融入狼队基因中。同时,“谦虚”也成为狼队的重要价值观之一。“我们无论取得多大的进步,都会经常扪心自问: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要时刻保持清醒、保持思考。” 旅行清单 最让拉塞尔·琼斯难忘的经历是,2019年狼队在英超亚洲行比赛中捧起了冠军奖杯,夺冠后游览了上海。“上海是一座非常神奇的活力之都。”他回忆道,上海是一座不夜城,高耸入云的浦东陆家嘴高楼顶部射出的光束穿透云雾,蓝的、粉的、紫的……雍容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浦江两岸。上海是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科技让生活更便捷,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手机打车、购物、娱乐等。“友好的上海人也是一张城市名片。”拉塞尔·琼斯说,无论在哪里,他都能得到上海人的服务或帮助,他们非常热情。 “我来过上海好多次,这里充满了能量。”他笑道,在朋友们的引荐下,他品尝了很多美食,每次离开时体重都明显增加。…
【布拉格时报】菲利普: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习中文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㊸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3期邀请的是来自巴西的菲利普·柯蒂纽,他为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钢美洲有限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3期 姓名:菲利普·柯蒂纽 国籍:巴西 职业: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钢美洲有限公司巴西代表处销售经理 42岁的巴西人菲利普·柯蒂纽,于2019年加入位于巴西圣保罗的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钢美洲有限公司巴西代表处,担任销售经理。“当初,我得到加入宝钢的机会时,没有丝毫犹豫,因为能够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公司的一员,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的目标是将宝钢变成巴西市场上国际钢铁供应商中客户的首选。” 拿下宝钢在海外的最大一笔销售合同 菲利普介绍,他的主要职责是与巴西客户开展业务谈判,并全面协调订单、发货和售后服务。他在国际钢铁贸易、项目和合同管理方面拥有10年工作经验。 “我职业生涯的最大成就,就是拿下了宝钢在海外的最大一笔销售合同,巴西的一家钢铁公司需要3.2万吨钢材,经过我和中国同事的共同努力,把这些钢材直接用一艘船从中国运到了巴西。”让菲利普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代表公司在一个全国产品推广会议上演讲,向250位参会者推广宝钢产品。 在宝钢巴西公司工作的这几年,菲利普觉得公司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只生产最好的钢材,这种对质量标准的追求,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加入宝钢后,慢慢感受到宝钢的企业文化是努力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增长,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如果说有些巴西人以前对中国商品有廉价的印象,那么宝钢和国家电网等中国国企的第二波投资改变了巴西民众的总体看法。 ”菲利普说,宝钢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企业淡水河谷成立了一家合资铁矿公司,“在巴西生产铁矿石,向我们在中国的钢厂供货,这对两家公司和我们两国来说都是一个双赢合作”。菲利普坚信,华为和长城汽车等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巴西,也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巴西市场的影响力。 菲利普非常期待巴西将来能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巴西是一个大国,但自身的投资能力非常有限,需要引入外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的邻国阿根廷已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巴西也能够学习这一点。” 努力学习中文,未来属于中国 中国和巴西距离遥远,巴西的华人社区比起日本人社区和韩国人社区等相对要小。“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不多。加入宝钢之后,我对中国文化和习俗的刻板印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的中国同事不仅工作非常勤奋,而且非常友好。我儿子刚出生不久,我非常高兴地感受到了我的中国朋友们对我儿子的关心,这令我感觉宝钢像一个大家庭。” 菲利普介绍,疫情暴发之前,宝钢的巴西员工们正考虑学习中文课程。“我们希望尽快重启这一计划。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一直跟朋友们说,如果你希望在职业上取得成功,你就必须学习中文,因为这是未来所在,未来是属于中国的。” 他还介绍说,葡萄牙语中有一些单词来源于法语、英语或阿拉伯语,但只有一个单词来源于汉语,那就是“cha”,也就是“茶”,说明中国茶文化在巴西也很流行。 “老外讲故事”第二季…
【布拉格时报】沙阿:上汽为中国汽车品牌进入巴基斯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㊷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2期邀请的是来自巴基斯坦的沙阿•费萨尔 ,他为名爵汽车巴基斯坦有限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2期 姓名:沙阿•费萨尔 国籍:巴基斯坦 职业:名爵汽车巴基斯坦有限公司 董事长 自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问巴基斯坦以来,中巴关系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巴基斯坦人用“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等诗歌般的语言来赞颂中巴友谊。在中国,巴基斯坦被老百姓称作“巴铁”,意为“铁杆朋友”。 作为一名“老铁”,沙阿·费萨尔认为中国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过去的20多年,他去过中国很多城市,特别是上海,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去一次。“我这一生参与过非常多的商业项目。但最令我难忘的,无疑是我与中国,特别是与上汽之间的合作,用中国人的话来说,这就是‘缘分’。” 与上汽的缘分可追溯到21年前 “21年前的2001年,我侄子就来拜访过上汽寻求合作。”沙阿回忆说,那一年,中国刚刚加入WTO,巨大的中国市场打开了它的大门,这是一个世界历史中从未有过的超大规模市场。“我们当时希望可以与上汽五菱这一中国汽车的旗帜品牌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非常可惜当时合作没有落地。” 在这十几年间,他经常往返于巴基斯坦与中国,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更深入了解到上汽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不断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几年,除了上汽外,我们与北汽福田也完成了一个卡车项目的合作,亲眼见证了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在巴基斯坦受到认可。在乘用车领域,上汽无疑是中国汽车的一张名片。在完成市场考察以后,我们打算做MG品牌的SUV这款产品,它是巴基斯坦当地市场上稀缺的中型紧凑型SUV。经过一年左右的谈判,2020年9月9日我们与上汽签订了合资协议。” 2021年1月1日,MG品牌在巴基斯坦总理府上市。“当时担任巴基斯坦总理的伊姆兰·汗也参加了上市活动,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沙阿认为,MG品牌在巴基斯坦的发展有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源于它是诞生于英国的品牌,巴基斯坦过去是英属殖民地,至今跟英国之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文化纽带,对于MG品牌有着特殊的感情;第二个优势是MG产品品质优异、设计时尚,并配置了很多高科技的功能。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市场一直被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铃木所占据,但是他们的产品很多年都没有更新迭代,且缺少小型和中型的SUV,而进口的大型SUV很难在普通消费者中普及。而让我最有成就感的是,我们上汽巴基斯坦在上市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卖出了大约12000台SUV,仅仅单一品牌、单一车型,这个成绩就占到了SUV-C细分市场约30%,这是前所未有的。”沙阿自信地说,MG在巴基斯坦取得的成绩,也为其他中国汽车品牌的进入,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 为巴基斯坦培养汽车工业人才 在沙阿看来,上海人精明开放,又非常恪守商业契约精神。上汽是一家非常国际化的企业。 “上汽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到巴基斯坦投资,这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巴基斯坦,我们主要靠外国投资,特别是来自中国的资金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各种基础设施。现在,上汽巴基斯坦第一年就已经雇佣了约300名巴基斯坦的员工,后续还会扩大,不断带动当地人民的就业。此外,从税收上来说,我们第一年就向政府上缴了约300万美元的税收,为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作出了我们的贡献。未来,相信随着产能扩大,我们会有更大的贡献。” 沙阿介绍,上汽巴基斯坦工厂运行以来,对当地员工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其实这也是在为我的祖国巴基斯坦的汽车工业培养人才。相比其他跨国车企,上汽带来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先进的,功能配置很丰富,安全性能也非常好。所以对巴基斯坦用户来说,‘中国制造’给人的印象已经从‘价廉’转变为‘物美且科技含量高’。我们现在的产品卖得比韩国产品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