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时报】斯柯达品牌又陷“退场”传闻

SKODA·斯柯达,捷克汽车品牌。 很多德系汽车粉丝会把斯柯达定义为“百年汽车品牌”,这确实不假,这家企业从成立至今已经有126年的历史,不过一路走来却也坎坷非常;最早的斯柯达是与一家名为LK公司合并之后才命名,初期是制造拖拉机和其他机械设备的企业,真正造汽车是比较晚。其实很多所谓的“百年车企”初期都不是造汽车的,只是其粉丝习惯于溯源并对品牌进行美化,斯柯达汽车真正步入正轨是在二战之后的接近20年后。 捷克在二战时被德军占领,斯柯达工厂被纳粹征用并用于制造军械,在纳粹战败之前几乎被摧毁殆尽;所以斯柯达汽车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元气,直到接近七十年代才打造出不错的汽车。可是捷克也是命运多舛,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虽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并没有走出符合本国特点的自主路线,以至于在八十年代末出现了政变,捷克历史上称之为“天鹅绒革命”。 经历了“天鹅绒革命”之后的捷克分裂为捷克和捷克斯洛伐克,而在此之前的斯柯达一直在计划经济体中运转;那么在捷克体制发生了质的变化之后,斯柯达也就无法适应了,最终被德国大众集团收购。 “百年斯柯达”其实没有过过几天安生日子,于是也就很难出现高标准的技术积累和发展延续;所以斯柯达在被大众集团收购之后,除了品牌和设计语言得以保留,技术方面全部被大众汽车同化。 没有一样的命就别得一样的病,斯柯达不懂这个道理。 斯柯达在欧洲算得上是老品牌和大品牌,而欧洲市场里现在还有大量的工业垃圾汽车以高价销售,所以大众汽车品质的斯柯达在欧洲仍旧有不错的表现;可是在中国市场里的斯柯达没有什么品牌知名度可言,因其2006年才以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来得太晚了。 无法形成足够强大的品牌力,想要成功就必须有足够强大的产品力。 斯柯达没有,因其技术完全来自大众汽车。 自斯柯达引进合资生产,大众汽车先后经历了发动机严重烧机油,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缺陷,第三代机头共振、异响和漏液,颗粒物捕捉器堵塞,期间还被曝光了油耗和排放数据造假(尾气门)事件;就技术水平和车辆品质而言,大众汽车已然是一塌糊涂,可是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的节点早,并且起步是依靠B端市场,在这块市场中很容易形成头部品牌效应,所以大众汽车的品牌影响力很大,此类品牌的产品品质即便很差也会被认可。 这是斯柯达与大众汽车的区别,没有相同的品牌力,面对斯柯达的消费者会变得异常清醒,车龄所存在的问题也会被理性地对待;所以低品质的斯柯达汽车无法实现热销,这个品牌从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 九月份的斯柯达品牌总销量即为3503辆,该品牌有晶锐、明锐、速派、柯米克、柯珞克、柯迪亚克等在售车;由此可见该品牌里全部都是冷门车,这种销量已经难以支撑其企业运转,更难以支撑品牌经销商的生存,所以斯柯达已经出现了很多经销商退网的情况,而经销商的退网只会加速品牌的消亡。斯柯达虽然现在还没有与退出中国市场相关的说法,但预计不用多长时间了。

【布拉格时报】津云短视频《桥见芳容》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津云新媒体策划推出短视频《桥见芳容》。作品以天津海河上各具特色的桥梁为主线,通过借喻的方式把桥梁之形与城市之魂巧妙融合,从历史印记、创新创造、民生保障、文旅融合、港口建设、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等多个维度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取得的丰硕成果。

【布拉格时报】俄媒:捷克情报局局长渲染俄威胁,称俄罗斯想“摧毁”西方

“欧盟成员国情报机构称,俄罗斯想‘摧毁’西方。”“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17日以此为题报道称,捷克情报机构——安全情报局局长考德尔卡上周在捷克议会主办的一场活动中渲染俄罗斯威胁,称俄罗斯是北约和所有西方国家的主要威胁,并且想“摧毁”西方。 “俄罗斯把我们视为敌人。俄罗斯想要摧毁它的敌人,也就是我们,北约和西方社会,”报道称,考德尔卡在这场有情报官员和专家参加的活动上说,莫斯科“将使用一切手段、尽一切可能”来实现这一目标。 报道称,考德尔卡认为,俄罗斯对欧盟的威胁是西方社会当前在“莫斯科问题”上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他称,俄罗斯正试图让欧洲人相信,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对欧洲福祉至关重要,而对俄罗斯的制裁更多伤害的是欧洲人,而不是俄罗斯人。 上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进行部分军事动员。普京在讲话中称,西方“侵略性反俄政策已经越过了所有界限”,“它们的目的是削弱俄罗斯、孤立俄罗斯并最终毁灭俄罗斯”。此外,据媒体报道,普京还表示,西方“侵略性的反俄政策已经越过了所有界限。”他称,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乌方曾在谈判中对俄方提出的建议“做出过积极反馈”,但“显然和平并不符合西方的利益……正是在西方的指示下,基辅实际上被直接下令中断所有协议,西方还开始更多地为乌输送武器”。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

【布拉格时报】捷克与德国接近达成协议:紧急情况下天然气共享

财联社10月18日电,捷克工业和贸易部长西克拉与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10月17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会谈。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西克拉表示,捷克接近与德国就紧急情况下的天然气共享达成协议。西克拉说,两国已经确定了共享天然气的条件,以及捷克如何因使用该共享机制向德国支付费用,但他并未透露更多细节。在欧盟跟随美国脚步对俄制裁导致俄罗斯减少对欧盟能源出口之前,德国一直是俄罗斯对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主要目的地和中转国,而捷克几乎完全依赖通过德国进口俄天然气。

【布拉格时报】万吉尔:让蒙特利尔与上海的“友谊之花”绽放,让人与植物的联系更紧密,是此生最想做的事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㊶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1期邀请的是来自加拿大的万吉尔,他为辰山植物园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1期 姓名:万吉尔 国籍:加拿大 职业:辰山植物园顾问 退休后,世界各国多座植物园向他抛出“绣球”,他最终选择了上海;身为辰山植物园顾问,哪里脏,他往哪里钻,为上海筛选能够修复生态环境的植物……他就是上海首位“洋园长”——加拿大人万吉尔。从2014年到2020年,他将退休后6年多的“黄金时间”都献给了上海,只为了上海和蒙特利尔两座城市间沉甸甸的友谊。 深受中国文化吸引 远在加拿大的万吉尔,和上海是如何结缘的?这要归功于两城“友谊之花”的绽放。退休前,万吉尔是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园长,“园龄”长达30年。蒙特利尔植物园在业界享有盛名,规模仅次于英国皇家植物园。1980年,蒙特利尔举办世界花卉博览会,上海参展时带去的中国盆景大受欢迎,最终盆景被留在了蒙特利尔植物园。借此契机,1985年,上海和蒙特利尔结为姐妹城市,两座城市的交流合作更为频繁。 1991年,一座具有明代园林风格的“梦湖园”在蒙特利尔植物园内拔地而起,谐音“蒙沪”,象征着姐妹城市之间的友谊。每年中秋,梦湖园都会举办灯会,上千盏花灯大部分是在上海手工制作的,花灯的点燃不仅慰藉了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也让万吉尔和各国游客为灿烂的中国文化所深深吸引。 2014年,退休后的万吉尔听从内心召唤,来到辰山植物园担任顾问。“这是一项殊荣,因为辰山植物园是一座世界级的植物园,和我共事的同事和朋友们都非常出色。”他说。 为上海筛选修复生态的植物 在辰山,万吉尔领衔的国际团队主要进行植物生态修复的研究,希望筛选、培育及储备耐受污染环境,能大量富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的植物,今后用于在上海建造人工湿地,消除河道黑臭,洁净河流废水。 为此,辰山植物园特地辟出上千平方米的自然试验场,模拟遭到轻度污染的湿地和土壤,并提供科研经费支持。这样的支持力度,在亚洲都屈指可数。万吉尔兴奋地说:“辰山植物园独一无二的大规模试验场地,让我们找到了能吸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最佳植物种类或组合。我们向上海推荐了适宜栽种的植物,它们能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更有趣。” 在万吉尔的努力下,2018年,辰山植物园和蒙特利尔植物生物学研究所签订了《植物修复应用研究联合项目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了两市的科研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植物修复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发展。为此,万吉尔获颁2020年度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该奖项旨在鼓励和表彰对上海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 “对于有着近2500万人口的上海来说,拥有一座像辰山植物园这样的植物园是十分必要的,每年有100多万人次游客会来参观。我们一生中超过80%的时间都待在室内,所以需要接触自然的机会,养宠物、做园艺、住酒店时付高价选择山景房或海景房,都是‘亲生命性’的体现,也就是说人类具有热爱生命、亲近自然的天性。”万吉尔说,“上海的管理者也明白这一点,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市民与大自然接触,将上海打造为一座绿色城市。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座宜居的城市,拥有很多公园、树木和灌木。”让人与植物的联系更紧密,这正是万吉尔此生最想做的事。 “老外讲故事”第二季 《海外员工看中国》 百集融媒体产品…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苏米赛:很感谢中国帮我们修建铁路,中老铁路对加快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有重要意义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㊵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0期邀请的是来自老挝的苏米赛,他为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0期 姓名:苏米赛 国籍:老挝 职业: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外文翻译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中国昆明到老挝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今年24岁的老挝人苏米赛在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工作,是一名外文翻译,这个Z世代年轻人,工作、生活都与中老铁路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留学时对高铁印象非常深刻 苏米赛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在中国留学时,他不仅喜欢学习中文,也喜欢到各地游览,去过云南大理和丽江,令他印象深刻的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热情的中国人民,“在中国留学,我结交了很多朋友,也通过他们更多地去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也是在留学期间,苏米赛第一次接触到中国高铁,“它的快速、舒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苏米赛在招聘平台上看到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的招聘信息,就应聘成为了一名实习生。小伙子开朗乐观,勤奋好学,追求新鲜感,能吃苦耐劳,同事们对他的评价都很不错。 由于在中国接触过高铁,且学习过中文,在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工作,苏米赛得心应手。今年6月,他结束实习,正式成为公司一员,这让他本人及其父母都很高兴,“这份工作我很满意,公司提供的条件也很好。我记得当时大学毕业,我跟父母说公司要给我转正,他们听到后很支持我到中铁二局上班,他们为我感到骄傲。”   中老铁路密切了两国之间各种交流 在一家中国企业工作,中国同事的勤奋、宽容、大方、善良,给苏米赛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很好,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很遵守规矩,就像中国有句古语‘无规矩不成方圆’说的那样。”公司每一位同事都充分尊重老挝,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建造铁路的同时还经常帮助老挝人民,这一切也让苏米赛很感动,“他们去帮助贫困人群,帮助他们平整土地,修路架桥,筑坝抢险,中国企业通过这些善举在当地得到了认同。” 苏米赛由衷地说:“我们都很感谢中国帮助我们修建铁路。老挝以前是没有铁路的,现在我们拥有了和中国一模一样的铁路;以前我们出行很困难,要花很多时间,现在我们乘坐动车很方便。大家都很喜欢去坐动车,动车车站几乎成了网红打卡点。”   在苏米赛看来,中老铁路促进了铁路沿线的旅游、农业等资源的开发和城市化建设,密切了中老两国经济社会和人文合作交流,对加快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员工们在中秋节一起吃月饼,春节一起包饺子,非常温馨。作为年轻人,苏米赛很喜欢中国产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国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同样也是高性价比的代名词” 。…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能源价格飙升,捷克百年玻璃制品厂举步维艰

近来捷克的通胀水平居高不下,能源价格飙升,当地社会民生、工业生产都受到冲击。捷克的传统行业玻璃制品行业也在欧洲能源危机中陷入困境。   哈拉霍夫玻璃制品厂位于捷克北部,已经有300年历史。如今随着天然气价格飞涨,他们的玻璃产品制造成本一路暴增,百年老厂在生存的边缘挣扎。   哈拉霍夫玻璃制品厂经理 诺维萨德:天然气对于玻璃制品行业极其重要,因为我们大部分的熔炉都是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去年我们天然气账单约占总成本的10%,但是今年这一占比已经超过50%。例如我们8月的天然气消耗量和去年同一时期差不多,但我们的天然气账单可比那时候高出了10倍,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们必定要削减员工数量。   玻璃制品行业是高耗能产业,融化玻璃的熔炉必须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且吹制玻璃时至少需要1400摄氏度的高温,一旦冷却或者停止运转,就会导致整个生产过程失败和生产设施的损坏。   看着工匠师傅们吹制着一个个精美的玻璃工艺品,诺维萨德感叹说尽管工厂仍在运营,但如果能源价格仍居高不下,他们厂甚至捷克整个玻璃制品行业的生存都将面临问题,而一旦出现天然气断供,捷克传统的玻璃工艺品制造艺术将可能就此失传。   哈拉霍夫玻璃制品厂经理 诺维萨德: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我们无法再生存下去了,这种情况必须结束,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制作精美的玻璃工艺品,我们的传统制造技术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再延续几百年。   转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布拉格时报】捷克:禁止这些俄罗斯人入境

据法新社布拉格报道,捷克政府12日宣布,将禁止所有持有申根签证的俄罗斯旅客、艺术家和运动员进入捷克领土。 捷克外交部长扬·利帕夫斯基告诉媒体:“这主要涉及从布拉格机场进入捷克共和国的人。”这项措施将于10月25日生效。 报道称,利帕夫斯基解释说,捷克效仿了芬兰、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它们已经实施了类似措施。 利帕夫斯基强调,在俄罗斯于10日和11日对乌克兰进行几轮袭击后,“我们必须寻找解决方案,以向俄联邦境内的人们发送明确信息”。 报道称,捷克共和国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自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该国就停止向俄罗斯公民发放签证,但人道主义情况除外。 布拉格12日还决定,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每年留出2060万欧元用于乌克兰的重建工作。 报道称,作为欧盟及北约成员,捷克自今年2月底以来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1.73亿欧元的军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