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铁集团6月15日公布,广州将把高铁引入中心城区,打造世界级铁路枢纽。而这在当日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图也有所体现。 广州站新增途经武广高铁的动车组列车始发终到8列,广州站、广州东站新增包含动卧在内的动车组停靠10列,广州白云站增开广深城际列车29列,开行总数达57列,增幅103.5%。 据了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广州铁路枢纽发展到“一心五向”14个高铁站或城际铁路站,实现多点到发。 “一心五向”14个高铁站分别为:中心枢纽群——广州站、广州东站,东向枢纽群——黄埔站、新塘站、增城站,南向枢纽群——南沙站、庆盛站,西向枢纽群——广州南站、佛山西站,北向枢纽群——广州白云站、广州北站、白云机场站,东北向枢纽群——从化站、知识城站。 同时,以国际先进城市中心火车站标准,打造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白云站,构建“三站一体”、紧密联动的中心城市组合枢纽,形成“多站布局、多点到发、客内货外、互联互通、站城融合、绿色智能”的客运枢纽格局。 据悉,未来一段时间,广州铁路枢纽将形成辐射全国10个方向的对外战略通道格局,进一步强化广州枢纽在国家铁路网的功能定位和国内服务辐射能力。 广州—长沙—北京通道:京广高铁。 广州—南昌—北京通道:广汕铁路、赣深高铁。规划研究赣深高铁南沙支线。 广州—汕尾—上海通道:广汕铁路、杭深铁路、沪杭高铁衔接东南沿海高铁。 广州—深圳—香港通道:广深港高铁、在建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 广州—珠海—澳门通道:利用广珠城际铁路形成广州—珠海—澳门高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广佛江珠城际、广珠(澳)高铁。 广州—茂名—海口通道:在建深江铁路-江湛铁路和在建广湛高铁衔接规划建设湛海铁路。 广州—南宁—昆明通道:南广铁路衔接南昆铁路。 广州—贵阳—西宁通道:贵广铁路、规划研究贵广铁路广宁联络线。 广州—梅州—杭州(上海)通道:规划建设广河高铁衔接龙梅龙高铁至杭州。 广州—永州—重庆通道:规划研究京广辅助通道广清永高铁。 枢纽内互联互通,广州铁路枢纽中转运输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广铁集团称,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全球最密集、最完善的铁路交通网。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5700公里,覆盖全部县级以上城市。 届时,广州至大湾区主要城市30分钟可到达,与省内主要城市可1至2小时互达,至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达,与长三角、成渝城市群4至6小时互达。(中新网 郭军…
【布拉格时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 再现军校峥嵘岁月
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之际,位于广州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6月16日重新开馆。“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全新开展;校本部和军校俱乐部原状陈列向公众开放;收录逾17万黄埔军校学员资料的“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 据介绍,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览分为“国共合作 黄埔创校”“能文能武 军政兼备”“东征北伐 威名远扬”“英杰辈出 丰碑永存”四个部分,共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其中,6张不同时期黄埔军校学生的毕业证书格外引人驻目。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展出的黄埔烈士抗战家书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提升后重新亮相的校本部复原陈列,重现了黄埔军校政治部、教授部、入伍生部、自习室、学生宿舍、战术总教官室等二十余个场景空间,高度还原了黄埔军校校本部师生学习和训练的场景。 首次以场景复原面貌迎客的黄埔军校俱乐部,是当年黄埔军校师生举行集会、演出、节日庆典的场所。此次修缮复原了“阅览室”“音乐室”“弹子游艺室”“化妆室”,展现军校师生在军事训练课程之余的生活。 此外,当日上线可供公开查询的“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由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与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联合筹办,是目前中国国内可公开查询的规模最大、收录最全的黄埔军校名录数据库,现已收录包括黄埔军校校本部、各分校、附设各训练班、各兵科学校在内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 当日,中国邮政《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和原地纪念封正式首发。该套纪念邮票1套2枚,邮票图案为黄埔军校校本部、孙中山纪念室和纪念碑。(中新社 许青青)
【布拉格时报】中外百余支队伍逐浪2024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2024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6月16日在中大北门广场至广州大桥之间的珠江河段举行,共有111支龙舟队、近4000人参赛,当中包括19支境外龙舟队。 6月16日,2024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举行,珠江上旌旗摇动、热闹非凡。图为游龙表演。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本届赛事竞赛项目设男子公开组、女子公开组、男子国际组、大学生组4个组别的22人龙舟600米直道竞速。表演项目包括传统龙舟、游龙,展现别具一格的岭南传统文化。 据悉,本届龙舟赛除高校、广州各区参赛队伍外,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和港澳地区、在穗外国商会的19支境外龙舟队,以及来自佛山、惠州、东莞、肇庆、清远、龙岩的6支城市代表队伍参加。 6月16日,2024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举行。图为男子国际组比赛现场。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经过上午预赛、半决赛和下午决赛,本届龙舟赛的各组别冠军于当日16时30分左右全部决出。22人龙舟男子公开组冠军为广州市海珠区大唐五甲龙船运动俱乐部,女子公开组冠军为白云区石门街鸦岗村女子龙舟队,男子国际组冠军为世界华人运动会龙舟联盟委员会龙舟队,大学生组冠军为华南师范大学龙舟队。 当日,传统龙舟、游龙表演同样精彩纷呈,珠江江面锣鼓喧天、旌旗摇动。于广东而言,龙舟竞渡,不仅是一种竞技性体育运动项目,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节日盛宴。(中新社王华)
【布拉格时报】签订英歌舞教学协议 揭阳青年英歌队在马来西亚开展文化交流
广东揭阳潮人之家服务中心6月18日发布消息称,揭阳潮人之家英歌舞交流中心访问团连日来在马来西亚开展英歌舞文化交流活动,并在古晋市为古晋潮州公会创会160周年纪念庆典表演助力并与古晋市多所学校及锣鼓队等签订英歌舞教学协议。 据悉,广东揭阳潮人之家服务中心成立于2022年,参与此次马来西亚英歌文化走访交流的队伍为潮人之家·揭阳青年英歌队(又名:登岗洋淇英歌队)。 潮人之家·揭阳青年英歌队15日在马来西亚古晋市交流。古晋南市市长黄鸿圣对揭阳青年英歌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潮人之家服务中心理事长杨经纬向黄鸿圣详细介绍了英歌舞文化的历史内涵及传承意义。 黄鸿圣表示,马来西亚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他热情邀请潮人之家·揭阳青年英歌队参加马来西亚将于七月份举办的“古晋节”,带领英歌舞来马再次演出。 潮人之家·揭阳青年英歌队还参加了古晋潮州公会创会160周年纪念庆典,分别作为庆典开场和压轴节目,为公会乡贤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潮籍同胞带来了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英歌舞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潮人之家·揭阳青年英歌队与古晋潮州公会签署潮汕英歌舞教学协议,并由古晋潮州公会牵头和推动潮汕英歌舞与马来西亚古晋市多所学校、潮乐团、舞狮队和锣鼓队等开展潮汕英歌舞交流,由潮人之家·揭阳青年英歌交流中心承担英歌舞教学任务,这将大力推动英歌舞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 此外,潮人之家英歌舞交流中心17日访问团还拜访了巴生滨海潮州会馆。(中新网 方伟彬)
【布拉格时报】广州加快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2024年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大会6月17至18日在广州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依托广东和广州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广州白云机场正朝着通达全国、联通洲际、辐射世界的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全速推进。 据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介绍,目前有超80家航空公司在广州白云机场常态化运营。该机场连接国际及地区近100个目的地,与中国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已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已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 南航集团总经理韩文胜表示,广州国际航空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连通世界的“空中桥梁”,是连接“一带一路”和“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去年,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300万人次,连续四年居全国榜首,成为为数不多的客货运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航空枢纽。 据统计,去年至今,广州白云机场新增、恢复、加密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线100多条。截至目前,该机场客运通航点达230余个,每周往返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约1500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枢纽质量,该机场深耕“秒级运控”,启用就近起降飞行程序,缩短国内航班截载时间,提升登机桥靠桥率;24小时通关、144小时过境免签等多重政策优惠和通关便利叠加释放;推出机场服务平台“机场通”,目前会员规模已突破千万级,机场运营效率、服务品质持续提升,连续四年获得国际机场协会(ACI)“全球机场服务质量满意度第一”的荣誉。 货运方面,广州白云机场目前拥有超50万平方米货站,超400万吨年处理能力。去年,该机场创下国际货运航线“三天三线”“三天五线”连开的行业新纪录,货邮量再次突破200万吨,国际及地区货邮量占比近七成,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二。目前,该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全速推进。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后,该机场货站面积将扩展至超100万平方米的规模,终端货邮吞吐能力将达600万吨。 依托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广州白云机场正成为全球高能级生产要素集聚的洼地,创新产业发展的高地。预计到2025年,广州的航空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实现推动“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转型。(中新社 郭军)
【布拉格时报】6月底起广州将向国际中转旅客提供免费一日游
为期两天的2024年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大会6月18日在广州闭幕。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会上宣布,从6月底起,广州将向国际中转旅客提供免费一日游服务项目。 自2019年5月1日起,广东正式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50多个国家持有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客票的人员,可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免签停留144小时。广州是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门户城市之一。 广州珠江两岸美景。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介绍称,自6月底起,旅客只要持有外国护照,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进行中转,就可报名参加广州免费一日游。届时,广州将提供免费旅游巴士、英文导游、景点参观、点心午餐等服务,让旅客在有限的中转时间内增加对广州的了解,实地感受广州人的热情好客。 广州一日游产品以展示广州历史文化为主线的城市观光线路为主,涉及花城广场、陈家祠、越秀公园五羊塑像、明城墙,以及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塔等文旅场所。届时广州方面将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设置国际中转客人一日游集结点。 此次大会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了全新的“Visa Free, Feel Free”文旅宣传片,宣传片以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等六种语言版本同时发布。(中新网 程景伟)
【布拉格时报】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具备国际邮轮经营条件 开港开航在即
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即将开港开航。记者6月18日从该项目运营主体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获悉,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开展,目前正在提升母港服务配套。 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即将开港开航。中交城投供图 6月25日,经过全面翻修及产品升级的“蓝梦之歌”邮轮,将在完成上海北外滩首航后,南下开启“广州南沙—越南下龙湾—广州南沙”的5天4晚旅程。“蓝梦之歌”是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正式运营迎来的首艘国际邮轮。 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即将开港开航。中交城投供图 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位于广州南沙,位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根据交通运输部批复,该项目规划岸线1600米,可建设4个10万总吨至22.5万总吨邮轮泊位,分两期建设。 目前建设的一期项目岸线总长770米,建设1个10万总吨和1个22.5万总吨邮轮泊位及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同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海员之家等商业、办公配套设施,建筑面积共约50万平方米。 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填补了广州邮轮产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空白,带动邮轮旅游、船舶供应、消费购物、休闲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城融合,成为广州城市的新名片、新地标。 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单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受到疫情停航的影响,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港池及支航道回淤,无法满足邮轮的安全停靠需求,因此,母港维护疏浚是邮轮开航的重要前置条件。中交城投投资约2000余万元人民币按安全靠泊8万总吨邮轮标准开展港池及支航道维护性疏浚。 据介绍,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已拥有发达便利的外部交通条件,具备经营国际邮轮业务的条件。(中新网 蔡敏婕 张冉)
【布拉格时报】粤港澳大湾区首开“客车化”班列
粤港澳大湾区“客车化”班列于6月18日19时首次开出。该趟车次为X802的“客车化”班列从广州国际港缓缓驶出,于10小时后抵达长沙北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株潭都市圈正式开辟了1条“量身定制、每日开行、敞开受理、一箱也发”的优质物流通道。 6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首开“客车化”班列。荆翀 摄 据悉,此趟“客车化”班列是广铁集团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的“速度快、运价低、时效准”物流运输新产品,搭载着日用化工、建材、卷纸等“湾区制造”优质产品。该班列与旅客列车一样具备“定时、定线、定点、定价、定编”的“五定”优势。班列发站时间、到站时间、运行线路、编组车辆、基础运价等均纳入6月15日全国铁路新实施的列车运行图中,比照普通旅客列车运行模式开行。 “我们采取一站直达运输模式,班列运行时速120公里/小时,较普通货运列车散发运行时效有了极大提升,全程压缩运输时间约48小时。”广铁集团广州铁路物流中心营销部副经理张帆称,该班列采用40英尺、45英尺及50英尺铁路集装箱运输,其中50英尺铁路集装箱最大载重量可达30.85吨,较40英尺集装箱容量增加50%,具有装载容积大,适装范围广,运输成本低优势。 “此班列市场化契合程度高,班列订舱实行敞开式受理,面向市场放开准入限制条件,很符合我们的运输需求。我们只需在中国铁路95306官方平台或装车站营业厅提报定舱需求,即使只提报1辆车计划,班列也会正常发车,就像客车一样,哪怕只有1名旅客,也正常开行。”安迅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客车化”班列相比其他货物班列,减少了货物在货场的集货等运时间,班列“到点就开”,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19日3时30分,广州国际港还将开行了1趟至无锡南的“客车化”班列,该班列全程运行41小时44分,与广州国际港至长沙北“客车化”班列形成两个方向开行,进一步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至长株潭和长三角物流通道能力。(中新网 郭军 刘胜昊)
【布拉格时报】梅州李氏春山公祠:敦崇祖德 培育桃李
李氏春山公祠 赖嘉华 摄 粤祠风采 中西合璧的“祠堂学校” 李氏春山公祠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雁中村,是雁洋李氏众裔孙为纪念开基始祖春山公而建的,建成于1935年。公祠为方形三堂两杠式结构,是中西合璧之建筑。正大门前是半圆形池塘;门楼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将欧式风格与本土客家元素相结合,造型独特;厅堂宽敞明亮,精美的柱联与彩画充满传统文化气息。 春山公祠建成后,便在公祠内设立了“春山学校”,不仅招收李姓学子入学,也为周边村落其他姓氏的学子服务,多年来培育出许多英才,促进了雁洋的繁荣发展。 慎终追远,共叙情谊 驱车来到李氏春山公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造型独特的门楼,与常见的传统客家祠堂不同,李氏春山公祠的门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将欧式风格与本土客家元素相结合,门廊呈骑楼式样,方柱四拱。 李氏春山公祠整体结构为方形三堂两杠式建筑,楼上有一座穿心亭,穿心亭正面中央为水泥花窗和“双狮戏球”浮雕,花窗下方是清秀隽永的“李氏春山公祠”六个大字。 走进祠堂,处处可见钢筋水泥与土木结构的完美结合,祖堂、中堂大厅由水泥浇筑成的大圆柱支撑,天面却是瓦木结构,显得古朴大方;中堂上部装置了木制屏风,下檐却是水泥结构的龙骨穿顶,简单又不失协调。 细细观察,发现整座祠堂的设计非常考究,在屏风上方、横梁下面,多有精美的雕刻或图画,主题为风景、花卉、鸟兽、人物、静物等,均蕴含了美好寓意,如静物花瓶寓意出入平安,喜鹊寓意喜上枝头、吉祥如意,寄托了李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堂联作为客家祠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李氏春山公祠的五副柱联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公祠落成时,学者饶芙裳赠送的志喜柱联“冈枕幽兰大启尔宇,根蟠仙李长发其祥”仍遒劲有力,与其他柱联一起,缅怀祖德宗功,表达李氏子孙对先祖艰苦创业的敬佩,也劝勉后人崇文重学、恭谦律己,继承先祖精神。 “(春山公)途经雁洋,羡此乡水滋土腴,因同时大始祖火德公诸裔,多入梅相度卜筑,遂辞官觅象形地(象形在雁中村鸡心屻山脚下)作室家于此焉。”李氏族谱如是记载。 “春山公来到雁洋开基后,携子孙在象形地建了一座祠堂,后来因为年久失修,李氏宗亲无法聚在一起祭祀先祖,大家都感到非常遗憾。在上世纪30年代,通过各地宗亲共同努力,终于把这座公祠建了起来,我们李氏宗亲子孙每年都可以在这里敬祖念祖。”李氏春山公祠管理人员、今年85岁的李沁贤告诉记者,公祠建成后,当地的李氏子孙逢年过节聚在一起祭祀先祖,增强了宗亲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近几年来,李氏春山公祠举行了几次大型的祭祖联谊活动,使祠堂成为迁外宗亲寻根问祖的平台,迁往海南、广西甚至海外的宗亲都纷纷来到雁洋祖籍地,缅怀祖德宗功,共叙宗族情谊,谋求共同发展。“近几年,我们各地宗亲还轮流进行祭祖活动,比如2023年就由信宜、高州的宗亲主办,我也因此了解到了很多李氏先祖的故事。”李沁贤说。 李氏春山公祠旁边的雁洋镇中心幼儿园 丘锐妮 摄 崇文重教,传承精神…
【布拉格时报】武韵湾区 传承美好 推动非遗融入百姓生活
广东省武术类非遗项目展演走进广东千古情景区 主办方供图 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启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的主题是“武韵湾区 传承美好”。千人咏春派对、“笑傲岭南”武术展演、广东省第五届非遗购物节……活动现场举办了一系列亮点纷呈的活动,邀广大市民群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共赏非遗美,全方位推动非遗融入百姓现代生活。 6月8日上午,以“咏春拳”为主题的千人咏春拳展演于樵山文化中心的地标广场震撼上演。咏春拳代表性传承人、咏春拳协会和中小学校学子组成不同方阵,演绎集体武术表演,动作干净利落,行云流水,展现中华儿女的魄力与气概,让观众一饱眼福并为之振奋。 下午,“笑傲岭南”广东省武术类非遗项目展演走进广东千古情景区,汇聚洪拳、螳螂拳、龙形拳、咏春拳等全省具有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武术拳种,通过快闪、定点演出等形式,上演一场精彩的“武林大会”,各路拳法虎虎生风,刀枪棍棒则威力十足,广东武术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场观众叫好声不断。精彩纷呈的节目不仅让市民大饱眼福,感受广东文化的根与魂,了解大湾区一代代广东人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奋斗历程,还让非遗项目可感可知,触手可及。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期间,还同步举办广东省第五届非遗购物节。本届非遗购物节分为线下和线上两个部分,展出广东非遗美食、好物、非遗手信等,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新设计理念融合,推动非遗走进当下年轻人的生活。 活动现场巧匠云集,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让市民游客走近非遗,体验非遗,感受传统技艺的多彩魅力。 此外,“2024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种子计划”也在活动现场启动。活动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与种子学校学生代表在现场结对,非遗传承人赠予学生代表传承工具,希望青年接过非遗传承接力棒,共同肩负起广东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本届传承人群种子计划遴选出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醒狮、普宁英歌、莞香制作技艺、石湾陶塑技艺等1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联动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10所种子学校,由陈来发、黄欧、翟惠玲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种子学生传授非遗技艺,让非遗融入当代、走近青年,为非遗培育集传承、创新、发展于一体的新生代复合型人才。 普宁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表示:“英歌舞创新不止,借助‘种子计划’这一平台,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如此代代传承便能使‘英歌之花’永不凋零,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无限生机。” 记者手记: “武”出岭南精气神 西樵山下,武林风云再起。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的主题是“武韵湾区 传承美好”。6月8日,一场非遗盛会将武术氛围拉满。咏春拳、洪拳、蔡李佛拳、龙形拳等全省极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武术拳种汇聚佛山,“武林高手”们以武会友,尽展中华武术精神魅力。 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祥地,也是全国唯一获得“武术之城”称号的城市,被国际武术界视为武林“圣地”。南派武术从这里发扬光大、风靡全球。 佛山人习武与这里自古以来发达的手工业、工商业息息相关。明朝时,佛山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经济繁盛,商贾云集,吸引各路武术人才来此谋生。清朝至民国时期,大批劳动者加入武馆练拳以强身自保。这期间,佛山武术人才辈出,民间习武成风,武术及其群体在“反清复明”斗争乃至反帝制革命中充当了重要角色。 随着20世纪武术题材的小说、影视作品风靡,李小龙、黄飞鸿、叶问、林世荣等武术大师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并持续在国际场域中擦亮中国功夫的文化招牌。 此外,粤剧、醒狮、杂耍等独具岭南韵味的行当,均以南派武术为根基,跌打正骨医术亦因此而兴起。 无论是武术故事中的人物,还是与武术深度相关的醒狮、舞龙、粤剧、跌打正骨,都是岭南人民共存、相通的文化记忆和日常生活,它们化为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激发岭南人民的身份认同和地域认同,丰富了岭南人文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