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时报】汕头“华侨之家”吸引44家侨团入驻

20241001 103127 1024x768 - 【布拉格时报】汕头“华侨之家”吸引44家侨团入驻

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写字楼鳞次栉比,占地超600亩的津湾东海岸公园宛如城市绿洲;今年底将举办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世界潮商大会的汕头国际会展中心雄姿初展,“华侨之家”吸引44家侨团(商会)入驻挂牌……走进位于汕头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华侨试验区”),10年前一纸蓝图正逐一落地实现。
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试验区,要求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
10年来,华侨试验区立制度、探新路、谋发展,开放步伐未曾停止,经济发展持续向好——12个总部经济项目、39家金融机构入驻直管区,“华侨板”挂牌企业超700家,华侨母基金下设的科创子基金投资项目11个。
迈向下一个10年,华侨试验区提出打造“一区四港”现代产业布局,构建华南国际电商直播港、数字经济港、大健康港和文娱会展港四大现代产业空间载体,全力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特区核心区。
直管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不久前,中粮我买网在华侨试验区宝能时代湾大厦开设了华南地区首家体验馆,为区域内的政府单位、央国企、大型企业提供一站式产品供应服务。
央企为何选择华侨试验区?
“这里具备独特的地理和政策优势。”中粮我买体验馆所属企业负责人说,华侨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夯实,此举是该企业深化华南市场的重要布局,将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间的合作,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护航。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集中推出24条涵盖广、力度大、措施实的“重磅”政策,赋予华侨试验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同等省级权限。
2021年,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在华侨试验区设立,汕头国际通信业务不再需要经过广州迂回汕头,传输距离比以前缩短约1200公里。
依托这一机遇,华侨试验区在数字经济赛道上抢得先机。从2020年至2023年,华侨试验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截至今年8月底,直管区存量登记注册数字经济类企业超900家,总注册资本43.49亿元人民币,涌现了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企业。
首创“侨惠宝”服务侨企
走进华侨试验区“华侨之家”,44家海外侨团(商会)入驻挂牌,27场文化交流活动顺利举办,“涉侨权益保护法官工作室”为侨企侨胞提供涉侨司法服务……这是一方联系和服务侨界人士的阵地,也是华侨试验区惠侨便侨、聚侨联侨的缩影。
作为中国唯一以“侨”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功能平台,华侨试验区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做好新时代“侨”文章为着力点,在经济和文化上双向发力。
深化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服务海外华侨华人的汇侨联侨绿色算力节点,大力建设国际数据交互枢纽……近年来,华侨试验区设立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平台的“国际侨才港”,登记注册企业78家,注册资本达186亿元。
同时,首创面向华侨华人及投资者的专业代办服务平台——“侨惠宝”,今年以来为183家企业提供便利的登记注册服务。优化完善政务服务大厅配套建设,专设华侨华人专用服务通道,截至8月底,政务服务大厅共受理完成审批事项1258件。
一个个不断攀升的数字,见证着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这个寄予厚望的“试验田”,正成为汕头经济特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展示窗口。(南方日报 杨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