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时报】中国驻捷克大使馆“新春暖心包”发放活动

2024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为了传递祖国的关怀与温暖,中国驻捷克大使馆特别组织了一场温馨的“新春暖心包”发放活动并诚挚地邀请大家参加这场喜迎龙年春节的活动,共同感受家乡的温馨与欢乐。 活动时间:2024年01月27日(星期六)下午14:30 活动地点:布拉格十区中国商贸城(Tiskarská599/12,C202) 此次活动由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云南省侨办、云南省侨联以及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共同举办,并得到了广大捷克华侨华人社团和捷克华侨企业的鼎力支持。我们准备了400份“新春暖心包”,数量有限,领完为止。每份礼包都承载着祖国人民对海外游子的深情厚意,希望为您带来一份温暖与祝福。 在活动现场,您将有机会领取到这些精心准备的“新春暖心包”,里面装满了新春的特色年货,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事业兴旺。让您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最后,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在此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布拉格时报】中国医术是她带回多米尼克的“新年礼物”

这个元旦,多米尼克医生杰莫特(Jemmott)在离家1.5万公里的中国广州度过。两地时差12小时,身处2024年的她,发现视频聊天窗对面的家人还处在2023年的尾巴上。 打包衣物、收拾行囊……杰莫特正在计划2024年的第一趟旅程:从广州琶洲出发,乘船到香港机场登机,经停巴黎,落地瓜德罗普(法国海外省),最终乘船回到多米尼克。这一次,她要将学到的中国医术作为“新年礼物”带回家乡。 万里之外的约定 1个多月前,杰莫特万里跋涉来到广州上一门“大课”——学习中国医生的超声心动图技术,探访位于南沙的“未来医院”,并将所见所闻带回多米尼克。 这是她与“Doctor WU”吴德熙在万里之外的约定。 吴德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医生、中国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员,也是多米尼克半数国民认识的“明星医生”。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致敬“时代楷模”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节目,吴德熙等8名医生上台领奖并讲述援外故事。 2022年,吴德熙和杰莫特在中多友谊医院共同实施了该国首例选择性电复律治疗房扑,为患者排除“心头之患”。 此前,当地虽然有电复律仪,但医生们并没有实施选择性电复律的经验,只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为了让一名63岁的男性房扑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吴德熙仔细评估这位患者后,确定有实施选择性电复律的指征,并让好学、勤勉的杰莫特医生留在自己身旁,指导她进行相关操作。 从此,选择性电复律治疗在中多友好医院变得可行。“当时,我就希望能有机会跟吴医生到中国学习医疗技术,没想到愿望现在实现了。”杰莫特说。 执行好国家援外医疗任务,除了走出去在受援国开展好医疗服务,造福受援国病患,也要“请进来”,帮助受援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来自多米尼克中多友谊医院的三名医疗骨干杰莫特、蒙罗(Munro)和威廉姆斯(Williams),就是中山一院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援外医疗的第二批来华学习的学员。 经过为期8周的培训,3位学员系统学习了超声、核磁共振等先进的心血管影像学技术,并在中山一院成功“结业”。 培训当地的心血管影像学团队 这份结业证书来之不易。从11月5日初到广州开始,3位多米尼克学员就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学习中。 此前,中国医生已经在多米尼克建立了中多心血管影像学中心中国,并援助了一批先进设备,如飞利浦Affiniti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和磁共振高压注射器等。 为了让这些先进设备得到充分使用,中山一院针对不同学员度身定制了培训计划——超声科对内科医生杰莫特和急诊科主任蒙罗进行超声虚拟教学、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心脏超声造影等技术的培训;放射影像科对威廉姆斯进行了磁共振基础理论及基本工作流程、磁场安全及安全检查事项、MR上机操作等培训。 通过培训,一支植根多米尼克的心血管影像学团队有望成长起来,服务当地人民。 援外经验丰富的吴德熙明白医疗人才的重要性。“我们在工作中也听说过一些例子,有的受援国医生学到技术后,很快就跳槽到私立医院去了,反而对当地公立医疗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一次,吴德熙医生根据自己在当地多年的工作经验,与中多友好医院院长共同商定了最终的学员名单,“就是要为当地培养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广东这条美出新高度的环岛公路,爱自驾游的你别错过

汕头南澳岛山海风光独特,不仅广东的小伙伴爱去,在全国旅游目的地的热门榜上存在感也不小。 近年来,不少游客都会选择自驾游的形式前来游玩。今天,一起来了解这条超赞的自驾游路线:省道S336汕头南澳段南澳环岛公路。 省道S336汕头南澳段(南澳环岛公路)依山傍海,沿路风光无限。 该路段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十大最美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起于黄花山入口,途经全国唯一的海岛国家森林公园延至环岛南线,止于前江湾,全长约20.7公里。 省道S336汕头南澳段(南澳环岛公路)通达联接了南澳大桥、澳呖隧道、莱长渡口、前江码头,串起了国家森林公园、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中国最美海岸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近零碳排放区城镇、地质公园和海滨浴场等岛上重要景点节点。 沿线“乔、灌、花、草”错落有致,“山、林、海、崖”显山露水。车行系统、栈道驿站、滨海观景台合理配布,拥有茶叶园区、海洋牧场和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经济文化形态。 频频造访的海上精灵——中华白海豚,更使这段最美公路增添几分不可多得的灵动。 该自驾路线从西阁黄花山入口进入,途径海岛国家森林公园,再到长山尾,经启航广场、大船澳、田仔地质公园、钱澳度假村、海丝广场、祥云广场,止于前江湾。 找个假期,一起沿着美丽的海岸线出发,顺着南澳环岛公路吹吹海风,听听海浪声,尝尝肥美鲜甜的南澳牡蛎,简直太棒啦!(南方网 郑旭艳 粤交综)

【布拉格时报】广州流溪河3000多亩梅林冬至迎最佳赏花期

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广州流溪河的梅花迎来了最佳赏花期。当天,“绿美流溪·遇见‘梅’好”——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第二十二届“流溪梅花节”最佳赏花期活动在该公园南山梅园生态旅游景区启动。 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大片梅花绽放。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供图 梅花在广州流溪河林场已有59年的种植历史,以白梅品种为主,洒金梅、腊梅等品种点缀。经过多年的养护及更新,该林场范围内现分布有3000多亩梅林。 梅花有“三弄”,弄弄不相同。根据气候预测,今年流溪河梅花一弄时间为2023年12月16日至21日,其特点是花开稀少,底部枝丫花朵绽放,疏花点点,满树白梅含苞欲放,欲露还藏,暗香浮动。梅花二弄预计时间为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1月7日,其特点是中部枝干梅花大片盛开,清香远溢,满树洁白,如雪如霜,故梅花二弄为最佳赏花期。梅花三弄预计时间为2024年1月8日至15日,其特点是枝梢梅花次第而开,花开稀落,有绿芽相伴,有小果相随,象征春天的到来。 绽放的梅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供图 据介绍,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以梅花为媒,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和文人墨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和赞梅,留下诸多芬芳灿烂、意蕴丰厚的梅花意象。早年间,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到此游览,被眼前的这片梅花所吸引,即兴挥毫,题字“流溪香雪”。 近年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打造了“梅花生态游”“三桠塘幽谷游”“五指山生态观景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成为广州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名片,充分展现了广州林业的良好风貌。(中新网 程景伟)

【布拉格时报】痴迷太极拳的意大利博士

清晨,在博洛尼亚阳光的照耀下,意大利人Enrico Randi开始了他的太极拳练习。这是他每日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在中国生活了7年后养成的习惯。 太极拳,中国传统拳术,2020年12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拳术,也是吸引Enrico Randi于2015年来到中国的重要原因。 圆梦:来中国学太极拳 来中国,是Enrico Randi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Enrico Randi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他曾在中国享受了一趟为期两个月的美好旅程。“当时我已经在博洛尼亚大学获得工业化学博士学位,在意大利的一家实验室工作,但我想体验不同的生活。想了很久,我选择了中国。”他说。 从意大利出发,Enrico Randi首先到达中国的首都——北京。随后他一路向南,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两个月后,Enrico Randi回到了意大利。“回到意大利后,我时不时会想起在中国的旅行。”所以在2015年,他又一次来到中国。 除了要深刻地感受中国的生活外,Enrico Randi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学习太极拳。“当时我为一家在广西的企业工作。出发之前,我在网上尝试寻找教授太极拳的地方。”Enrico Randi回忆,经过细致了解,他在广西阳朔找到了一所教授太极拳的学校,跟一位姓黄的师傅专门学习太极拳。从那所学校开始,他对太极拳有了系统的了解。 2018年,由于工作调动,Enrico Randi辗转来到广东。为了不中断太极拳的学习,他一度往返于广西和广东之间,同时也在广东积极寻访教授太极拳的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广州市花都区,Enrico Randi找到了心仪的太极拳老师——尚武会馆馆长兼总教练刘武。 深入学习太极拳,突破语言隔阂是关键。Enrico Randi表示,一开始他借助手机里的翻译软件与师父交流,一个用英文,一个用中文,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了最初的交流“障碍”。随着双方越来越有默契,交流变得顺畅起来。“后来我发现,有时候我说的中文,只有师父们能听懂,其他人听不懂。”Enrico Randi笑着说。  筑梦:回意大利教太极拳 从意大利到中国广西再到广东,Enrico Randi仿佛对学习太极拳有一种“执念”。 Enrico Randi表示,在中国住下来后,他更深入地了解了太极拳这项运动及其背后蕴含的中华文化,“它蕴含了内外两个部分,除了外在的招式外,还有内在的感受‘气’的流动,它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也让Enrico Randi成为了一个“中华文化迷”,其中练习书法是他的最爱。他认为,练习书法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有很多共性,都是练习气息的过程。写毛笔字时,身体要挺直,呼气和吸气时用笔的方式也有所不同。”Enrico Randi说。 Enrico Randi还建议学习太极拳的人多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哲学等。他说:“太极拳根植于中华文化,只有更多地了解它背后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运动。” 今年9月,Enrico Randi带着妻子回到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开设了一家太极拳工作坊。在回到意大利之前,Enrico Randi在西班牙短暂地停留了6个月,其间他还收了徒弟,教授其打太极拳。 Enrico Randi表示,回到意大利后,他发现不少意大利人对太极拳感兴趣,但找到真正了解太极拳的人并不容易,“大家不了解背后的文化和它所蕴含的哲学,这也正是我想在教学中分享给大家的。” 太极拳分为不同的流派,在意大利,Enrico Randi沿袭了师父传授的经验,教授的是“陈式太极拳”。此外,Enrico Randi还在他的太极拳工作坊里介绍中国传统书法。“如果想深入了解一件事情(太极拳),必须了解其生长的环境和背景,这也是我一直不断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原因。”在Enrico Randi看来,中华文化内涵丰富,他希望通过不断的了解,更好地读懂中国。(文/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图/受访者提供)

【布拉格时报】火爆出圈,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① ② ③ ④   还记得2023年新春火爆全网的英歌舞吗?端午时节“广州房东”上演水上“狂飙”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时隔三年,广府千年庙会“波罗诞”重磅回归,佛山秋色大巡游获得万众瞩目;醒狮、咏春等非遗项目摇身一变成为舞台剧作,勇闯世界,赢得好评如潮…… 2023绝对是非遗火爆出圈的一年,我们不禁感叹,传统文化竟然也能这么“潮”!借助社交媒体等数字化“东风”,传统非遗不断炫出新活力。传承人们积极对接电商平台让非遗好物走进千家万户;非遗场馆借助科技手段让展陈“动起来”,参观体验持续升级。 随着文旅产业全面复苏,非遗体验亦成为旅游休闲中的新亮点:景区里看非遗演出、逛非遗市集;博物馆里体验非遗课程、制作手工艺文创;在文化街区来一场Citywalk,顺便感受一下当地非遗美食…… 古老非遗穿越时光来到新时代,不仅没有被束之高阁,反而不断“活起来”“火起来”,持续实现发展和创新。岁末年初,让我们一起回顾2023年广东非遗十大热点——  1.英歌舞新春火爆出圈 整个兔年春节假期,来自广东普宁的英歌舞视频、图片在各大社交平台霸屏。英歌成为社交平台当之无愧的“顶流”,即使是未经剪辑的英歌训练视频,都能拥有数十万播放量。甚至不少游客专程前往广东潮汕地区,亲身感受英歌的飒爽舞姿。英歌舞还“火”到海外,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扎根发芽。(见图①) 2.广府千年庙会“波罗诞”重磅回归 3月,第16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南海神庙举行。时隔三年,盛况空前,3天接待游客近22万人次,其中,“正诞日”恰逢周末,是“波罗诞”最热闹的一天,客流量超14万人次。“五子朝王”仪式、“扶胥号”龙船朝王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南海神庙打卡。(见图④)   3.端午之际,广府龙舟竞渡,水上“狂飙” 端午期间,珠三角大大小小的河道上,鼓声阵阵、呐喊不断,龙舟竞渡“狂飙”之景令人叹为观止。 今年的广府龙舟活动盛况空前,龙舟扒手们夜训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挥桨漂移、转弯不减速等一幕幕水上版“速度与激情”看得让人热血沸腾。龙舟制作订单亦呈井喷之势,匠人们纷纷感叹“百年一遇”“历年之最”。(见图③) 4.舞剧《咏春》火爆刷屏,勇闯世界 从B站跨年晚会出圈,到新加坡巡演出海;从惊艳亮相华表奖现场,到强势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舞剧《咏春》已完成百余场巡演,在海内外名声大噪。所到之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岭南武术的魅力进一步彰显。  5.醒狮热度不减,比赛如火如荼 今年,以醒狮为创作灵感的文艺作品频频“出圈”,“新鲜出炉”的音乐剧《雄狮少年》也将在2024年1月举行全球首演。今年,第十四届广州市工人龙狮表演大赛、第七届青少年醒狮表演赛等醒狮比赛如火如荼。岁末年初,岭南各大醒狮队正加紧训练,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见图②)…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2023海交会揭晓多个榜单 聚焦广州人工智能发展

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5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下称“海交会”)12月22日在广州开幕。其间,海交会举行2023国际人工智能生态发展高峰论坛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榜单发布活动。会上揭晓了2023年广州“百智荟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榜单(下称“榜单”)。 活动现场。论坛组委会 供图 活动现场,发布了榜单、“广州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秀案例”“十个广州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入选名单。合计138家企业成为入选榜单的“耀眼之星”,其中,“最具影响力人工智能企业”43家、“最具发展潜力人工智能企业”67家、“最佳初创人工智能企业”28家。 榜单遴选在广州市科技局指导下,由广州科技金融集团、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和普华永道中国于8月2日共同发起。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估了人工智能企业的能力和表现。最终选出了包括云从科技、广电运通、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在内的一百多家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企业。 据了解,上榜企业具备经营增长强劲、区域特色显著、产业赛道聚焦、研发投入扩大与受到资本青睐几大特点。其中,上榜企业2022年主营营收总量14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 2023年“广州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秀案例”旨在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示范,围绕示范场景打造技术和服务生态,促进应用场景与适应经济需求应用紧密结合。 “十个广州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体现了广州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现有产业基础,统筹各片区差异化布局,引导区域特色化发展的战略部署。 此外,活动现场还邀请三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热门议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并围绕“智能时代的融合与进步:探索未来社会的技术创新路径”等话题展开了“百智荟萃”的圆桌讨论。(中新网 记者 王坚)

【布拉格时报】侨乡江门立法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

广东省江门市人大常委会26日通报《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及实施准备情况。据介绍,《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江门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此前,《条例》已由江门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将为江门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侯明飞称,在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条例》要求建立华侨华人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机制,对华侨华人文化资源的名称、种类、数目、保存情况以及管理人等信息进行登记、建档,实行分级分类保护;要求依法收藏和展示华侨华人音像、书信和侨批(银信)等文化资源,加强集中保护,并合理开发与利用。 近年来,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条例》要求继续打造文化展示、传承、发展、研习、联谊以及培训等工作平台,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创新发展。同时,加大侨刊乡讯、教育、体育、旅游、友城、社团联谊以及文化产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条例》还提出,完善为侨公共服务,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服务中心,为华侨华人在江门市工作、生活、旅游等提供便利。建设线上服务平台,推动涉侨商务、政务、法务等公共服务在线办理。推动诉讼、调解、公证、仲裁等事项远程办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通办。(中新社 程景伟 郭军)

【布拉格时报】“轨道上的大湾区”再上新 按下经济发展“加速键”

“轨道上的大湾区”再上新!12月26日,新建广州白云站正式开通。同日,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尾段也投入运营。当天上午,高铁列车从广州白云站开出直达汕头南,粤东地区与大湾区单程通行时间不断刷新极限,令人倍感振奋。 站在广东发展全局来看,这一站一线同日开通对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广州白云站作为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中的主要客站之一,未来将逐步承接广州站、广州东站大部分普速列车,为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更新改造成高铁站腾出空间,进一步推进“高铁进市区”的进程。汕汕高铁则将连通广汕高铁,进一步完善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的沿海通道路网结构,为沿线城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重要通道。 近年来,广东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广汕高铁、汕汕高铁、广州白云站等多个重大铁路交通项目捷报频传,广东在交通领域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广东高铁网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备,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提供了更多可能。汕汕高铁通车后,粤东地区迈入350公里高铁俱乐部,广州到汕头最快运行时间将压缩至1.5个小时左右。汕汕高铁开通运营后,沿线城市之间商务往来、资源共享和产业合作更加频繁,推动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按下粤东地区发展“加速键”,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轨道上的大湾区”新图景仍在不断“上新”。根据《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广东省铁路运营里程要达到65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含200公里时速以上城际铁路)达3600公里,占比达一半以上。不断密织的轨道网络,将串联起沿线更多城市和区域,为居民工作生活带来新的便利,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羊城晚报 李妹妍)

【布拉格时报】梅州国际陆港挂牌运营

梅州国际陆港   12月28日,梅州国际陆港挂牌暨“梅州-盐田”海铁联运班列首发仪式在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梅州国际陆港举行。首趟梅州至深圳(盐田)“融湾号”海铁联运班列满载着冰箱、电视挂架等出口商品,从畲汕铁路松棚站驶向深圳盐田港。 现场举行了梅州国际陆港战略合作集中签约仪式,梅州综保区管委会与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签订内陆港协议,与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梅珠经济促进会、广州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将在梅州国际陆港运营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助推梅州打造区域性“铁海”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当天“梅州-盐田”海铁联运班列成功首发。 据悉,梅州国际陆港毗邻梅州综保区,由梅县区与广铁集团合作共建,总投资5.3亿元,面积1000亩,是具备国际陆港集装箱业务、保税物流等货运运输业务的铁路物流基地,2022年底完成建设,今年7月投入试运行,先后成功打通到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的海铁联运通道,已实现“家门口”直接提还箱,未来将与更多港口互联互通,将开展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老班列等更多业务。(羊城晚报讯 记者丘锐妮、李志文,通讯员彭秋梅、冯森达、汪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