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时报】2024海交会开幕,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2万个岗位虚位以待

12月24日,以“聚全球,创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6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以下简称“2024海交会”)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并于线上线下发布2万个岗位需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繁而热烈。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博士李汪哲首次参加海交会,已经开始创业的他希望可以通过海交会平台,寻找将其项目进一步产业化落地的机会。 李汪哲介绍,其团队合伙人多为牛津大学博士学历。他们带来的项目是“生物绿氢医疗”,借助氢化酶生物酶催化制备氢气,用于医疗产品生产,目前该项目已在深圳开展商业化落地。他认为,海归人才要多了解国内信息,打破信息差。“多回来参加活动,多了解政策,多跟产业界接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广东海洋大学的现场招聘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指出,留学海外的博士毕业生要想在中国国内就业市场脱颖而出,需具备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扎实掌握技术本领,二是关注国内实际需求,“要回国工作,就要多关心国内需要什么。” 主办方之一、广州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阳表示,对于海外人才,海交会一直秉持着开放的态度,只要有意向回国发展的留学生,都可以前来参加。同时国内相关产业也在陆续打造战略投资发展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吸引海外初创公司、创业者、留学生,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据介绍,2024海交会首次实行全市场化办会,由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指导单位,广州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产业投资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南沙公共资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为构建创业就业服务链条,2024海交会以“海交会科技人才嘉年华”的形式,营造科技感、年轻化、活力满满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一场海外人才交流盛大派对。 开幕式上举办了“外籍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魅力广州频道”开通仪式,向海外人才推介中国创就业好企业、好风口、好机会。 2024海交会还举办了中国首届海内外人才数字产业论坛、新质生产力引领科学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再造新广州”之广州未来产业发展论坛等。从人才、科技到产业,相关论坛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智库力量。(羊城晚报 李钢 李宇安)

【布拉格时报】“请到广东过大年”!广东文旅向全球游客发出邀请

秋去冬来,大年将至。12月18日和12月20日,为配合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过境免签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精心组织了两场“请到广东过大年”非遗快闪活动。 这是一封广东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出的邀请函,诚挚邀请各地游客共赴岭南来一场品味岭南文化魅力的活力之旅。 战舞英歌震撼登场 两地八场别开生面的英歌快闪活动,共同奏响了“请到广东过大年”的序曲。 活动现场,来自广东的英歌团队以激昂的鼓点、矫健的身姿,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内上演了震撼人心的快闪表演。 英歌舞团队亮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非遗舞者化身水浒英雄,手持木棒,以独特的步法和阵法,演绎梁山好汉的英勇故事,向各地旅客传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广东英歌舞吸引了数万名游客现场围观。不少游客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去广东做客,探索这片有着无限魅力的南粤大地。 文化互动 共享盛宴 除了精彩的英歌表演外,活动现场还设置打卡合影环节。旅客们可以与“梁山好汉”们同框合影,了解英歌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游客与英歌舞队员合影留念。 现场还特意为旅客们准备了广东文旅宣传手册和特色文创产品。通过宣传品的派发,让更多人了解到广东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据悉,2024年以来,广东文旅已在多个国际机场举办了百余场非遗快闪活动,让“活力广东 时尚湾区”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也让更多游客了解广东、向往广东、进而来到广东、爱上广东。 活动现场游客驻足围观。 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文旅将继续高质量推进文旅融合,为每一位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也诚邀各地游客,乙巳蛇年到广东度过一个欢乐温馨、愉快舒适的春节。(“今日广东”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 叶绮涵)

【布拉格时报】“海上长虹”持续上新 “黄金走廊”促内地澳门联系紧密

在澳门乘坐轻轨“氹仔线”,在莲花站换乘,经过位于十字门水道的河底隧道,两分钟后,列车便停在横琴口岸澳门口岸区的横琴站…… “过去从澳门市区到横琴口岸,公共交通路程较久,如今可以选择轻轨出行,免去堵车的烦恼。”来自澳门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招商运营部副经理程曦表示,此外“澳车北上”也积极推动了澳门居民到内地消费,周末节假日的娱乐休闲活动选择也更丰富。 港珠澳大桥、黄茅海跨海通道、广澳高速、深中通道、澳门轻轨横琴线……翻开珠江口地图,可以发现澳门与内地的交通网越织越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多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和运营,两地联系更加紧密,为澳门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港珠澳大桥通车逾6年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人流、车流、物流日益顺畅。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后,随着澳门与珠三角地区往来逐步加强,主要从事跨境客货运输业务的岐关车路有限公司逐步开拓澳门往返广州、深圳和江门等班线。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通过大桥往返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尤其是珠江西岸各大城市的客流增长明显。”该公司经营投资发展部部长黄承冕表示,随着澳门各项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内地居民赴澳需求更加多元化,休闲旅游、购物出行成为赴澳的重要目的。 黄承冕称,今年12月,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试运营后,珠江西岸各城市,尤其是珠海、江门台山携手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预计珠江西岸城市居民赴澳需求会明显提升。 回溯往昔,回归之前澳门与内地的陆路交通颇为不便,通关时间受限,“冲关”现象屡见不鲜。 “如今,横琴口岸、青茂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均实行24小时通关,‘冲关’已成为历史名词。”澳门朝阳学会监事长陈瑜勇回忆称,自1999年回归以来,澳门与内地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莲花大桥横跨濠江,澳门与横琴无缝衔接;青茂口岸开通、澳门轻轨通珠海…… 作为一个“地小人多”的城市,交通问题始终是澳门社会关注的焦点。陈瑜勇称,在历届特区政府的努力下,澳门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不断优化城市交通网络,今年通车的澳门大桥大幅提升澳门半岛与氹仔岛之间的交通承载力和通行效率。 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才选择前往内地工作和生活,实现人才良性流动。 2013年到广州创业的澳门广州社团总会副会长龙天翔说:“交通便利有助于促进澳门与内地的产业合作,为澳门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市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杨秋荣表示,港珠澳大桥、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开通运营为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激发乘数效应。例如,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江门一侧,大广海湾经济区已经谋划发展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等多个园区,并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为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提供了广阔空间。(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布拉格时报】珠西新通道 湾区新篇章

12月10日傍晚,即将正式通车试运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亮起灯光。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钟志辉 摄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黄茅海跨海通道上,金色的光芒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显得格外壮丽。站在岸边远眺,远处的三塔斜拉桥巍然屹立清晰可见,仿佛守护着这片海域的安宁与繁荣。建设者们经过多年的辛勤付出,终于迎来了这一刻——2024年12月11日15时,横跨珠海与江门海域的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将正式通车试运营,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翻开新的篇章。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和中国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这条全新的“珠西通道”不仅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缩短至前所未有的水平,更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产业协同和文化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历经一年半筹备、四年半建设,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者设们以智慧与汗水,汇聚成粤港澳大湾区的一股发展热潮,珠江口西岸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融湾新通道:珠江口开启“八门全开”新格局 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上岗”,如今的珠江口黄金内湾上已然形成“三环”跨海跨江通道群——南沙大桥和虎门大桥是珠江口跨海的“内环”,深中通道是腰部“中环”,港珠澳大桥和黄茅海跨海通道构成“外环”。 三级通道成形,把整个珠江口东西两岸曾经隔水相望的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提起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人们往往只会想起伶仃洋所在的那个珠江口。但其实珠江口的范围比想象中更广阔。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水系,在广东共分八个口门,浩浩荡荡注入南海,俗称“三江入粤,八门出海”。八门,即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近年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通车,可以说打通了珠江口东侧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五门”经络,推动广州南沙、中山翠亨、珠海横琴等区域快速发展。而在珠江口西侧,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则相对“势微”。 这也符合一直以来,珠江口两岸经济发展“东强西弱”的现状。2023年,珠江口东岸深莞惠的GDP合计5.22万亿,而西岸珠中江只有2.11万亿。以八门的视角观察,这一差距更甚:比如珠江八门里最有名的,是坐落在最东边的虎门——背靠珠江东岸,2023年虎门镇GDP达738.8亿元。而最西边的崖门镇,GDP仅约为虎门镇的1/10。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对比珠江口东侧“五门”发达的跨江跨海交通,整个珠江口想要释放更大的能量,似乎还有短板,黄茅海跨海通道应运而生。它东连港珠澳大桥,从珠海向西跨越黄茅海水域,掠过鸡啼门、虎跳门、崖门三门,在江门向西连接西部沿海高速,在珠江口再次划下“关键一横”。至此,珠江口开启“八门全开”新格局。 如果说港珠澳大桥是第一条连接粤港澳三地的纽带,那么黄茅海跨海通道将“承东启西”,成为打通珠西交通格局的一个新突破口,与港珠澳大桥、西部沿海高速形成一条直线,将整个珠江口“揽于一横”,共同构成“香港—珠海—江门—粤西”大通道。 2023年12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公布,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4市所辖行政区域,被规划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珠海至江门的陆路通行时间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同时,通道将充分发挥东接港珠澳大桥的功能,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加速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通车后将刺激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提升资源要素流动配置。”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表示。 产业新协同:要素双向流动打开“快车道”…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多个“首创”广东造亮相

目前,广东累计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等3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图为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朱洪波 苏玉 摄   全球首款数据流AI芯片CAISA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国际首创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首辆国产化5G+8K 3D VR超高清转播车……12月18日,广东启动“广东厂家新技能”宣传展示活动,多个国际国内“首个”“首创”广东造亮相,展示广东企业的创新成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从人工智能、先进材料到精密仪器、具身智能……一向爱创新的广东企业又开发了哪些新技能?多个“首个”“首创”背后,又是怎样的积淀和跨越? 广东造“爆款”同台炫技 “我们最新研发的UGV(Unmanned Ground Vehicle)无人地面车,可负载1000公斤、牵引2000公斤,也可以定制更大的吨位,轻松应对各种重物搬运的挑战。”活动现场,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洪波兴奋地介绍。 深耕移动机器人细分市场20多年来,嘉腾机器人每年都把营业额的10%—15%投入在研发上,至今已沉淀了300多种产品。“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陈洪波说,最新研发的UGV更适用于室外、重载、高速的应用环境和需求,希望能尽快投入使用。 “TCL自主研发的Mini LED背光技术结合量子点技术,使屏幕更亮、更清晰,颜色更鲜艳,眼睛更舒服,可用于家庭影院、医疗影像分析、车载娱乐等。”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季洪雷带来了新产品Mini LED电视。 “它解决了传统LCD电视背光不均匀和色彩表现力不足等问题,打破了国外品牌高端电视领域的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显示技术领域的短板。”季洪雷自豪地说,作为国内外首家开展Mini LED电视技术研发和实现量产的企业,其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累计出货同比增长162.8%。…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琴澳一体化再提速 共书濠江新篇章

横琴与澳门一衣带水,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中,内地与澳门关联度最高、亲密度最深的地方。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正式挂牌。以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为建设发展的内驱力,如今合作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正逐步显现,琴澳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通关便利化让两地居民往来越来越畅顺,现在来到横琴工作生活的澳门居民是越来越多了。”澳门青年、AHA港澳青年孵化中心创办人郑益伟来到横琴工作多年,见证了琴澳不断融合。 位于合作区的“澳门新街坊”,是全国首创的内地与澳门特区政府合作建设、主要面向澳门居民的首个大型综合民生项目。 “目前‘澳门新街坊’认购单位超1300个,入住居民超2500人。”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局长黄宇杰介绍,项目内教育、医疗、外籍家政、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等公共服务先行试点衔接澳门标准的各项政策基本落地。 作为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今年9月正式开学,提供幼儿园至高中的一条龙服务。 濠江中学校长尤端阳表示,目前学校招收了256名学生,学校学历与澳门同等,校内的澳门学生同样享有趋同澳门免费教育的待遇。 经过三年发展,琴澳“同城化”生活体验切实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开启了琴澳双城生活新体验。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末,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有16863人,就业人数有5297人,同比分别增长17.1%和6.4%;就读的澳门学生有515人,较2021年底增长281.5%。 横琴口岸是连接横琴和澳门的唯一通道。一个口岸,见证着琴澳两地的往来变迁;一条通道,连接着两地民众的血脉深情。 澳门居民梁玉玲曾是一名澳门旅行团导游,她回忆道,当年的横琴口岸与澳门莲花口岸隔桥相望,每次到横琴接团回到澳门都要2个小时左右。后来,横琴口岸成为了珠澳首个“24小时不打烊口岸”,澳门单牌车突破性地第一次驶入横琴,澳门居民的通关方式和时间选择变得更灵活。 据横琴口岸边检站统计,今年截至12月14日,经横琴口岸出入境客流已超2100万人次,同比增长37%。其中,往返琴澳就业、就学、港澳常住居民等民生性客流超1460万人次,占客流总量的近七成。 此外,横琴口岸车流同样创下历史新高。今年截至12月14日,横琴边检已验放出入境车辆227万辆次,同比增长24%,其中澳门单牌车约150万辆次,占车流总量的66%。 “25年来,海关见证琴澳携手迈出坚实的发展步伐。”横琴海关旅检一科科长黄宁说,现在常能看到澳门居民携带鲜花、便当等通关,为琴澳深度融合增添了更多人情味和烟火气。(中新社记者 邓媛雯)

【布拉格时报】上海滩上“洋掌柜” | 让外国人着迷的豫园灯会,藏着哪些美学密码

2025年第一天,豫园灯会正式亮灯。今年“山海奇豫记”丛林篇 主打一个奇幻、冒险又欢乐。 跟着小洋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灯会以“万物美好,众生奇妙”为主题,围绕《山海经》展现神奇场景。  豫园灯会从2025年1月1日至2月12日,共计持续42天。 今年是豫园灯会第30年举办,也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灯会。 多种主题花灯等你来打卡~ 小洋实测,从人民路上的豫园商城入口到海上梨园,一路上经过老凤祥银楼、旧校场路、豫园新街、豫园老街,到九曲桥,最后到中心广场,可以一路打卡新年灯会装置。不可错过的5个打卡点♛ 黄金广场生命之树走进黄金广场,生长着一棵生命之树,众多生物栖息于此,展现人与自然,万物共生的亲密关系。 ♛ 在凝晖路体味“庄周梦蝶” 蝴蝶谷里的蝴蝶,营造出“逍遥物外,庄周梦蝶”的梦境,表达《庄子·齐物论》中所蕴含的万物美好、和合共生的涵义。 ♛ 中心广场金蛇献瑞 中国农历蛇年即将到来,“天地人和,金蛇献瑞”的热闹丛林景象,灵蛇、蘑菇、小菌人,形成了一幅不同以往的自然愉悦之景。 ♛ 九曲桥变身丛林乐园 走进九曲桥,山海经中的麋鹿、白马、凤凰各色动物形态奇妙,都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兽”。 ♛ 豫园老街将“花市灯如昼” 流光溢彩的豫园老街上,打卡的人已经很多。这里展现了豫园灯会30年的灯彩历程,从中国十大灯彩流派中,选经典造型精细还原,营造出“花市灯如昼”的沉浸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