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时报】上海有个地方,吸引老外从机场直奔过来

“你在上海生活了多久?”

“是刚到中国!”

“哦——

那么,你是一下飞机,

 拖着行李箱就赶过来了?” 

丝绒幕布前,聚光灯下,用英语说脱口秀的Norah故意夸张地停顿,笑得弯起眼睛,语气表情仿佛都在说——
 哇哦,原来是忠粉啊!

台下互动的观众,被她表演的情绪感染,也发出哄堂大笑。“这样的观众,在我们的演出中经常遇见。”脱口秀演员Norah告诉我们。

Norah本名杨梦琦(见下图),是中国知名的多语种脱口秀演员。

01 2 768x1024 - 【布拉格时报】上海有个地方,吸引老外从机场直奔过来

2021年,她在上海创立了多语种脱口秀俱乐部SpicyComedy——是上海唯一的一家,可能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家。

有一名香港观众观看过她的演出后,把“在SpicyComedy看一场英语脱口秀”写入一本香港旅游指南,作为去上海必做的几件事之一。

SpicyComedy的演出场地在新天地,200张小椅子排得满满当当。购票小程序显示,周末的票早在周中就已经售罄。来看演出的,游客、本地外籍居民、有留学经历或对英文脱口秀好奇的人,各占1/3。

02 2 1024x768 - 【布拉格时报】上海有个地方,吸引老外从机场直奔过来

他们听台上的Norah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英语,讲述着自己可能不一定熟悉的感受。

“2017年,我第一次在美国说英语脱口秀。演出结束后,一对老年夫妻来找我。他们说,听了我的脱口秀,才知道中国和媒体报道中的完全不一样。”Norah回忆。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外在中国旅游、生活。Norah针对这些观众群体,设计了一些新的段子,比如中国人准备了满满一桌子款待客人,却谦虚地说“这些都是家常菜”——因为中国人好客、爱面子。

看到英国游客,演出中会顺势问,来中国旅游计划学中文吗?也会问加拿大人,知道中国人春节吃什么吗?

起初定位“讲一些有趣段子”的Norah,开始有意识引导观众,在欢声笑语中幽默地讨论不同国家的文化。小时候,她想当外交官,如今用另外一种形式承担了“民间外交”的使命。

在上海,英语脱口秀最早在一个非常小的圈子里流行。
2011年,澳大利亚人科廷在上海的一家酒吧里创立了喜剧俱乐部Kung Fu Komedy,场地很小,只能容纳100人。从小学外语、有过留学经历的Norah因为爱说话、喜欢搞笑,尝试过几次之后就“入行”了。

Kung Fu Komedy后来关闭了。为了能继续说多语种脱口秀,Norah考虑再三,创设了SpicyComedy。如今14个签约演员中,有3个外国人。大多数演员,都能用不同的语言及方言——普通话、沪语、粤语以及英语说脱口秀。

去年,Norah和签约演员油百万以及深度合作演员门腔去了澳大利亚巡演,3座城市、3轮演出,一共12场——用西方人习惯的演出形式,分享中国人的幽默与快乐。

今年,Norah和Spicy签约演员Frankie A 、Adam陈老丝等刚刚结束武汉的巡演,4月份又将去成都巡演。

03 2 1024x768 - 【布拉格时报】上海有个地方,吸引老外从机场直奔过来

“我有一个愿景,把SpicyComedy打造成亚洲最好的多语种脱口秀俱乐部。”Norah说,“让人们一提到多语种脱口秀,就想到上海。”

“距离成功有多远?”我们好奇地问。

“很远——如果很快能成功,那叫计划;距离太远,才叫愿景。”Norah笑嘻嘻地顺口抛出一个梗。

任湘怡 马晓荔 / 撰稿
洋嘻嘻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