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项目工地,巨大的航站楼映入眼帘,“湾区之翼”展翅飞翔姿态跃然呈现。石磊 摄 天晴的时候,旅客落地白云机场,已能清晰地看到T3航站楼的轮廓,“湾区之翼”展翅飞翔的姿态跃然眼前。根据规划,最快到明年底,旅客就可以到这座崭新的航站楼乘机了。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提速、佛山沙堤机场新航站楼投产、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启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下称“广州新机场”)也获批开建……一个世界级机场群,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崛起。 广州白云机场更大了 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走进T3航站楼项目建设现场,可以看到T3航站楼主体结构已经建成,实现全面封顶合拢,金属屋面及幕墙工程收尾工作正在推进,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施工逐步开展…… “目前整体进度已超70%,预计年底前实现正式通电。”中建三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乐俊说。 不仅是规模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从广州出发,通达世界。2024年12月22日6时许,自加拉加斯起飞、经停莫斯科的V0770航班,顺利飞抵广州白云机场。这是该机场今年新开通的第38条国际航线,机场世界级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航空物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定产供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此前,2024年国际航协(IATA)北亚区CARGO DAY暨广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白云机场举行。大会上,华南邮政航空(国际)枢纽中心宣布启用、菜鸟华南eHub项目落地、广州白云机场货运口岸综合查验中心启动建设……伴随着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航空枢纽能级的不断提升,广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实现“本土货,运全球;全球货,聚广州”。 据了解,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工后,机场的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380万吨,终端旅客吞吐能力达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600万吨,客货吞吐规模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广州新机场要开建了 去年12月19日,广州新机场同步实施工程招标结果出炉,中铁建工集团中标。根据此前的招标公告,同步实施工程包括T1航站区、桥梁、隧道工程、北航站区预留工程等,这也意味着该机场航站区建设已经离开工不远了。 新机场位于佛山高明,根据初步规划,预计将于2028年投产。届时,佛山沙堤机场民用业务也将整体转场至新机场,该机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大湾区国际货运航空枢纽之一。预测到2035年,该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达3000万人次;到2050年,旅客吞吐量为6000万人次以上。 珠江西岸正迫切期待新机场的到来。 在大湾区机场群当中,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3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处于遥遥领先的状态,均位于珠江东岸。地处珠江口西岸的佛山,当前已投用的只有规模不大的沙堤机场,去年旅客运输量才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因此,新机场除了分担白云机场逐渐趋于饱和的客流,也可进一步均衡广东的机场布局,拓展肇庆、阳江、茂名、云浮等地客源。 以云浮为例,云浮在东融湾区的交通路网规划中,一直将广州新机场作为重要节点。为了充分发挥广州新机场的带动作用,云浮还主动谋划了佛肇云高速。这条高速位于广昆高速和深罗高速之间,直接通往广州新机场,将进一步密切云浮与大湾区之间的交通连接,为云浮的空港经济发展“再添一翼”。 在云浮云城区东部,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内,金晟兰和南方东海两个百亿项目正快马加鞭建设。该产业园离广州新机场仅30多公里,机场的建设将为其拓展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布拉格时报】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帮手。张迪 李永智 摄 当客人走进公司,门口迎面递水的是一台人形机器人……在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乐聚机器人”),机器人已经可以跑步、跳跃,能胜任炒菜、浇花、晾衣服等家务活。 人形机器人是不少科幻电影中的主角。如今,它们正走进工厂、家庭,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帮手。与此同时,包括深度仿生、柔性感知、高性能材料等前沿技术也在悄然突破,广东也在快速承接新一波技术红利。据统计,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而中国约57%的供应链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新兴的万亿元级蓝海市场正照进现实。 技术“沿途下蛋” 这家得名于“因乐而聚”的机器人企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8个年头。当时,一群刚走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门的“90后”年轻人,将创业地点选在深圳。 刚起步时,人形机器人还是一个很冷门的赛道。乐聚机器人副总柯真东回忆说,好在深圳有天然的硬件创新优势,省去了不少烦恼,“上午有个想法,下午就能出样机,绝大部分想法都能在深圳快速落地”。 科技和产业之间,横亘着一道“死亡谷”,不少初创科技型企业还未起飞便已坠入谷中。乐聚在前期以研发投入为主的阶段,是如何挺过来的?对此,乐聚机器人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探索人形机器人终极形态,一边探索技术“沿途下蛋”,将研发成果尝试应用在其他场景中。 成立的第二年,乐聚就赶上人工智能教育的“风口”。“我们的人形机器人推到教育市场反响很好。”柯真东说,这也使得公司可以心无旁骛攻坚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 进工厂展开实训 在乐聚公司一个模拟的工厂货架场景里,多台人形机器人穿梭其中,完成货物搬运。目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阶段。 柯真东说,将机器人设计成人形,是为了更好地适配人类社会的工作场景。“人形机器人要进家庭提供服务,就应适应各种环境和障碍,在不同楼层间、不同地形上自如行走。”柯真东说。 从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乐聚人形机器人已经在亨通工厂、一汽红旗等工厂车间展开实训,执行扫描称重、料箱搬运等任务。 诸如机械臂等应用也已较为广泛,为何还需要人形机器人?柯真东对此解释,尽管工厂智能化程度提高,但还有约20%的工作是目前工业设备难以解决的,如一些狭窄的操作空间,机位很难进去,即便进去也很难转向。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目前,深圳集聚了优必选、逐际等人形机器人企业。“一方面,人形机器人深入传统产业降本增效,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大湾区将不断形成完善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戴欣分析,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新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多项技术的集合体。 除了聚集于工业场景落地,人形机器人也在为“进家门”而做准备。 在今年3月举行的2024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乐聚机器人联合海尔机器人展示了首款面向家庭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夸父”,通过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成功完成洗衣、浇花、插花以及晾衣服等家务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人形机器人进家庭,首要的“拦路虎”是成本问题。目前人形机器人价格昂贵,多数在数十万元到百万元之间,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布拉格时报】“空中造楼机”实现4天一层楼
近日,记者探访中国连廊双子塔第一高楼——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应用中建五局自主研发的“空中造楼机”,全称“贝雷式智能顶升钢平台”,覆盖核心筒结构3层半高度,可在高空提供工厂化作业环境及全天候作业条件。目前,施工速度已实现核心筒4天一层,最高可实现核心筒3天一层,施工效率较传统爬模施工可提高50%。(“今日广东”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 朱洪波 摄影报道)
【布拉格时报】大湾区灯会来了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灯组之一《簪花女神》。南宣供图 1月3日,“光耀神州 华彩湾区”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以下简称“大湾区灯会”)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据悉,本次灯会举办地在南沙蒲洲花园、天后宫景区和滨海公园3个旅游景区,展期自1月22日至3月30日,共68天。 大湾区灯会是目前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灯组最多、展期最长、参与城市最多的“超级灯会”,将联动北京“京彩灯会”同日启幕,通过极富中国味、最具岭南风、炫动国际范的彩灯游园会,让广大市民群众共赏“文化盛宴”。 灯会设计方面,采用农历新年节庆为背景策划设计,将中国春节这一“世界非遗”与四川自贡灯会这一“国家非遗”相结合,采用现代科技与光影艺术,集中呈现大湾区开拓进取、开放合作的精神风貌。精心设置218组灯景、20万件彩灯挂件、50多个互动灯组,包括中老年人喜欢的传统文化灯组,年轻人喜欢的潮玩热梗灯组,青少年儿童喜欢的卡通游戏灯组,以及海上丝路、国际交响灯组等。 活动安排方面,省市顶尖艺术团队将带精彩节目亮相“大湾区艺术舞台”,特别体现在开幕式、小年、春节传统节日精心策划的灯光秀、非遗民俗、国际文化表演、文艺名人互动直播等,累计千余场演出活动。(“今日广东”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 吴冠霖)
【布拉格时报】江门赤坎华侨古镇正式开业
1月6日,赤坎·广东华侨国际旅游度假区(下称“赤坎华侨古镇”)正式开业。 近年来,江门将农文旅发展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1月,位于江门开平市的赤坎华侨古镇启动试运营。两年来,600多万海内外游客走进赤坎华侨古镇,感受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独特风貌;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粤港澳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论坛、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江门)会议等重大活动在这里举办。 从赤坎华侨古镇到小鸟天堂;从开平碉楼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从赤坎煲仔饭到侨都咖啡……今天的赤坎华侨古镇,已成为大湾区文旅新地标,越来越多游客在这里开启江门精彩之旅。 自试运营以来,赤坎华侨古镇已引入185个商业服务项目;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有效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广东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江门将持续推进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华侨华人战略资源优势,以高水平建设好运营好赤坎华侨古镇为牵引,带动全市文旅大发展、大兴旺,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精彩山水文城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今日广东”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 申红洲)
【布拉格时报】当机器人走进养老院
近日,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机器人“小五”在测试时与老人们互动。据介绍,目前“小五”还是原型机,处于迭代升级阶段,未来将具备给老人取快递、抱老人起床、协助老人参与活动等多项能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逐步推动着“养老”升级为“享老”。便携式智能助浴机、AI隐形护理员、智慧厨房系统……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一批科技感满满的智能设备已经“上岗”,助力“银发族”享受更高品质的新潮养老生活。(“今日广东”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朱洪波 摄影报道)
【布拉格时报】广东举办新年医疗惠侨活动 便利广大侨胞线上问诊
1月10日至19日,广东为侨志愿服务专家团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开展“远程义诊暖侨心 健康祝福跨山海”——2025新年医疗惠侨活动,为广大海内外侨胞、归侨侨眷提供免费线上问诊咨询服务。 此次义诊专家团队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10多名医生组成,涵盖医疗健康多个方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针对海外侨胞远程就医网上注册难等问题,省第二人民医院已升级该院“叮呗医生”互联网医疗系统,支持海外侨胞使用护照号码和已绑定微信的外国手机号在该系统注册登记、远程咨询,海外侨胞远程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活动为期10天,从1月10日8:00至1月19日17:30(北京时间),侨胞们可登录微信小程序“叮呗医生+”进入涉侨义诊专区,完成注册等手续后即可免费线上问诊咨询。(岳桐)
【布拉格时报】广东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904.88万户,占中国1/10,较2023年末净增98.19万户,同比增长5.43%,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从结构上看,企业835.71万户,同比增长7.04%;个体工商户1063.38万户,同比增长4.26%。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比值由2023年的0.76:1提高至0.78:1,全省每千人拥有企业数达66户,“个转企”超1.74万户,进一步推动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 新质生产力成为企业发展亮点。2024年1至12月,全省新设企业126.75万户,同比增长5.26%,连续6年新设企业数超百万户。全省新设“四新经济”企业52.22万户,占新设企业总量的41.20%。其中,新型能源活动企业增长25.41%,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增长17.27%,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企业增长10.58%,有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民营经济主体凸显引擎作用。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同比增长5.34%,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其中,民营企业774.49万户、个体工商户1063.38万户,同比分别增长6.86%和4.26%。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外贸外资大省。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21.51万户,同比增长8.04%,占全国1/4,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53万户,同比增长19.13%,新设数量创五年新高。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外资企业投资优选地,大湾区内地九市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19.98万户,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92.89%,其中港澳投资企业占比超59.45%。(“今日广东”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 宾红霞)
【布拉格时报】请到广东过大年,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文旅消费券等你来!
广东省新闻办1月9日下午举行“请到广东过大年”新闻发布会。作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广东春节期间将推出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超1000场陈列展览活动、约200场迎春特展和约400场新春活动,推出“非遗贺新春”、粤剧“过年睇大戏”等近1000场主题活动,开展1000场非遗进景区、文艺进景区活动。还将面向来粤游客及本省居民发放8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诚邀广大海内外朋友到广东过大年。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初步预测,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8.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1万亿元,增速均超过10%,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广东旅游业正日益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 继续擦亮“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城市品牌 今年大年初一,广州市将继续在白鹅潭隆重举办春节烟花汇演,带来45分钟的视觉盛宴,同时配套推出“美食烟花航班”,将看烟花、游珠江、品美食融入一张船票,一次行程多种体验。春节期间广州还将举行多场灯会。南沙区将举办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灯会占地870亩,主游线路超过3公里,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灯组最多、展期最长、参与城市最多的“超级灯会”。此外,我们还有越秀区的广府庙会,荔湾区的新春灯会、从化区的百狮大巡游、白云区的非遗咏春展演等多种活动供您选择,努力为市民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今年广州市各区的迎春花市不仅有传承,更有创新。比如,越秀区西湖花市除了有广府醒狮、花神颂表演外,还新推出了花神巡游、花仙子快闪等互动体验项目。荔湾区以水上花市为核心,联动传统花市、广州花卉博览园、岭南花卉市场,打造“水秀花香”品牌。广州市儿童公园举办儿童花市,多家儿童品牌入驻,打造主题故事系列活动。白云山将举办梅花、桃花赏花活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举办梅花节,云溪植物园举办春花节,花都七溪地举办樱花节,邀请游客朋友们体验漫步山水间、一步一芬芳的奇妙意境。 “食在广州”,广州市民游客准备了专属消费福利,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方方面面。即日起至春节,每天上午10点发放“食在广州”餐饮消费券,累计金额超3000万元,可在银联云闪付和指定活动银行App领取。在游客集聚的花市、灯会、游船码头等线下场景,还有专场消费券定点投放。“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广州专场活动推出“广州好礼”榜单,联合各大电商平台带来让利惠民的多重促销福利。 汕头:精心策划超1000场文旅活动 大年初二晚8点,汕头市将在内海湾举办“巳巳如意 美美至汕”迎新春大型焰火晚会,燃放规模、阵线长度、焰火规格均为国内之最。科技感十足的天幕焰火秀,将呈现“紫藤瀑布”“七彩祥云”“蓝色焰火”等震撼效果。23.3公里的内海湾范围设20多个点位同时燃放,一湾两岸抬头即可赏到烟花,呈现“满城烟花”的绚丽美景。 潮汕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农历正月是潮汕民俗活动最集中、最热烈的时间段。今年,汕头市将在“潮人精神家园”小公园举办新春文化庙会、国际元宵灯会,六区一县也将组织系列民俗活动,如月浦赛大猪、盐灶游拖神、樟林游火帝、南澳鱼灯赛会等。正月初三下午,将在有260多年历史的潮南东里古寨举办春节“英歌宴”,市民游客可观赏刚健的英歌舞、品尝美味的英歌餐,寓意新一年福气满满、健健康康。还能在民俗活动上看到扛标旗、担花篮、敲锣鼓等表演,以及蜈蚣舞、麒麟舞、鳌鱼舞、双咬鹅舞、骆驼舞等10多种“非遗”动物舞蹈。 潮汕菜是最好的中华料理,也是汕头闻名海内外的特色“文旅IP”。最近,汕头牛肉丸上了网络热搜,“牛肉含量须超9成”成为全国最高标准,也是汕头美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代表。此外,卤鹅、蚝烙、海鲜生腌、潮汕粿品等100多项非遗美食将让寻味的游客大饱口福、不虚此行。 佛山:打造“福喜”文旅IP沉浸式体验感 1月9日晚,佛山将举办“巳巳如意·请到佛山过大年”春节文旅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发布2025年佛山“福喜”文旅IP旅游精品路线,组织700多项丰富多彩的春节文旅活动。 从1月9日晚开始,佛山将在禅城举行古镇灯会,持续到正月十五。禅城快子路的挥春、南海西樵山的登高、顺德容桂的饮灯酒、高明塘肚村的行神礼、三水白坭的烧番塔以及传承五百年、闻名海内外的行通济等一场场极具特色的年俗活动将陆续举办。 春节期间,禅城王借岗的树树樱花、南海里水的水上花市、顺德陈村的十里花街、高明荷城的盈香花海、三水白坭的七彩花田欢迎各方来客游园赏花。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以“最初的湾区”为主题,4条游线串联95个艺术项目。《广东千古情》大型剧场展现广东千年文化的历史脉搏,和美术馆、有为馆、飞鸿馆、国艺影视城等文艺景点将成为火热的打卡点。 佛山是著名的世界美食之都。春节期间,顺德陈村将举办岭南美食年味嘉年华,顺德区以“美食之都 寻味顺德”为主题,对92家金凤凰餐厅、42种风味小吃以及各大餐饮名店推出的促销优惠活动,进行全面整合推广。高明更合举办角仔民俗文化节。禅城的酝扎蹄、南海的仙庙烧鸡、顺德的均安蒸猪、高明的濑粉宴、三水的臭屁醋等极具佛山特色的美食能让游客大饱口福、味蕾绽放。 到中山感受“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
【布拉格时报】向新而行 活力迸发——从广东看二〇二四中国经济热词
1月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组2024中国经济热词。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促进法、一揽子增量政策、“两重”、“两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这组中国经济热词,同样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折射与写照,也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南方日报记者就此深入采访了有关专家和行业人士,探寻广东改革发展密码。 热词1 新质生产力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新”广东加速发展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发展模式、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 回望2024年,广东聚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不断畅通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一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广东正加速走来。 向塔尖进军,华为麒麟高端芯片实现自主规模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打破国外垄断;向空天探索,“广东造”火箭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向深海挺进,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建成入列,冷泉生态系统、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 在广东,一大批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新质生产力转化落地为实实在在的新产业,为产业现代化打开未来空间。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基础研究平台等多方的协力加持,广东为各类新技术、新业态的研究提供最好的“测试场”。 以大湾区国创中心为主平台,广东正搭建集“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创枢纽,核心总部4个直属创新平台已引进、集聚创新团队超600人,4家省内分中心聚焦区域产业需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不仅有科技出新,更有产业“出题”。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如中流砥柱,引领核心软件攻关等重大科技工程:华为鸿蒙等国产软硬件形成自主生态并规模化装机应用,比亚迪以刀片电池等核心技术突破,连续两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技术上十几年如一日的厚积薄发,才让比亚迪迎来了市场发展的拐点。我们一定要在技术攻坚这条路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 如今,广东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经费、90%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来源于企业。科技与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闯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新路子。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2024年,广东财政专门安排39.4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及产业基础再造等工作。目前,广东累计推动超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8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面向未来,广东聚焦前沿领域,前瞻布局一批重大重点项目。2024年10月施行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更是以立法形式为今后科技创新发展谋篇布局。 “推动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建设制造强省,关键在于能否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否彻底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打造新优势,增强新动能。”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表示,广东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全过程生态链发力,广东将力争经过5年左右,实现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涌现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3%左右,初步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热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