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青稞做的青稞刀切馒头、青稞饭团、青稞烧卖; ● 以藜麦为亮点的泰式芒果藜麦色拉; ● 本帮滋味浓郁的上海红烧肉、鸡汁百叶包等套餐; ● 还有刚煎好的牛排配上了西兰花、小玉米…… 这样中西合璧的健康套餐 你爱了吗? “城市厨房”吸引众多参观者 采访对象供图 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光明食品集团旗下良友集团以“城市厨房,品质生活”为主题,优选世界各地的品质食材,整合旗下城市厨房的产业链、服务链的生产加工、便利连锁、科技创新等相关企业及食品教培学校资源,加快“城市厨房”新型示范门店建设和渠道转型升级。 这个为市民打造的“城市厨房”,将全方位服务市民餐饮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对接上海的城市服务,尤其将加强对上海银发群体的餐饮服务。 青稞系列新品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摄(下同) 记者在本届进博会的良友主题日上获悉,良友集团将以城市保供为基础,主动融入上海城市综合服务,推进光明城市厨房建设的成果,努力把光明“城市厨房”打造成为上海市民身边的多功能、智慧化生活服务中心。 根据光明食品集团的规划,将依托光明餐车、便利门店、新型示范店等不同类型终端推出“千店百品”项目,推进中央厨房、早餐门店建设,打造光明餐车城市暖心风景线,目前已建成上海市早餐工程示范点34个,让市民出门即能享受十五分钟内的“暖胃服务”。…
特别推荐
【布拉格时报】进博观察 | 以开放聚创新 进博“中国元素”精彩出圈
全球奢侈品品牌蔻驰(COACH)携手上海老字号大白兔,在本届进博会上实现首发;全球果蔬品牌都乐在此次进博会上首发上海迪士尼妙开香水椰,从椰子的口感及开启方式上不断创新……“中国元素”在进博会精彩出圈的背后,是越来越多展商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希望通过中国市场来预见市场的发展趋势。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不少海外企业寻求突破与创新的不竭灵感之源,在多元对话与交流中探索创新发展机遇。作为拥有八十余年历史的经典品牌,蔻驰看重大白兔品牌在消费者的影响力,加上明年恰逢农历兔年,双方期待在创新合作中拥抱消费者、在文化融合的挖掘与表达中创造新机遇、在国潮魅力中谱写更多关于“中国故事”精彩篇章,让更多地区的人们领略与感受中国风采。 进博会推动不少企业从展商变身投资商,不断坚定深耕中国市场、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信心。在今年的进博会上,都乐将把与迪士尼及环球两大IP合作联名款新品的首发放在进博会现场。作为从第一届进博会就已经参展的“老面孔”,都乐与进博会共同成长,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通过自建、扩建以及与本土企业合作的形式,不断建设加工配送中心来更好地服务本土市场。 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加符合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产品与服务,这已经成为了许多参展商的共识。今年进博会发布了“零碳进博、零塑办博”的创新方案,在这样的目标之下,各种食品参展商也在用科技做“减法”,像一个参展商推出的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饮料瓶,它其实是一个借助“碳捕捉”技术制作的“智慧碳”概念瓶。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在历届进博会中,不少“表白”中国的展品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它们有的在设计中凸显中国元素,有的是专为中国人量身打造,还有的融入了中国科研团队的智慧。像乐高集团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发布了五款灵感源自中国文化与传统的全新乐高玩具套装,这也是其连续第五年在进博会全球首发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新品。 中国的市场很大,中国市场的潜力更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让我们见证更精彩的“中国元素”亮相进博会。 方翔/文
【布拉格时报】展品变“爆品”!五年来,他们与进博会“共同进化”
图说:在欧莱雅展台上,记者见到了多款历届进博会首秀的明星产品 裘颖琼 摄(下同)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溢出效应不断显现,不仅“展品变商品”持续提速扩容,“展商变投资商”也在加速迈入“快车道”。 今年,第五届进博会在6.2馆新设“展商变投资商”专区,展览面积6000多平方米,30多家展商参展,其中30家为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 进口博览会展览部展商变投资商专区负责人顾雯倩介绍,“展商变投资商”专区分为美好生活板块、工业制造板块、健康医疗板块,全方位展现“展品变商品,商品变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投资商变合伙人;创新科技变创新市场,创新市场变创新制度”的溢出效应,回顾展商与进博会五年来的“共同进化”。 展品变“爆品” 从进博“头回客”到每年“回头客”,欧莱雅每年都将高科技的个性化产品,作为重点展品首发首秀。从眼影到香水,从节水洗护发神器到个性化粉底液,在欧莱雅展台上,记者见到了多款历届进博会首秀的明星产品,以及它们的“成长记录”—— 三熹玉,通过首届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历经五年的成长,屡创佳绩。2022年618大促中荣获“天猫彩妆品牌第一”“京东大众彩妆国际品牌第一”,并先后在上海、南京、杭州开设旗舰店。 YSL品牌的“口红打印机”,去年在进博首展同时,“0时差”在中国上市发售,首展首发的叠加效应让“口红打印机”一举成为进博热度第一的明星展品,更一夜之间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断货爆品。 …… 五年来,欧莱雅共有16个国际新品牌、数百个新品在进博首展首发,为它们成功上市、成为爆款装上了“加速器”。 在2020年的进博会上,欧莱雅的BIG BANG美妆科技创新挑战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政府合作伙伴,也正是通过这一因进博结缘的合作,让欧莱雅看到了中国创新生态圈的巨大潜力,促成了今年5月,欧莱雅在中国市场设立全球首家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产业内生态圈开展合作、共创、投资以及实现共同进化的载体和窗口。 2021年6月,欧莱雅从“投资商变合伙人”,欧莱雅中国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建集团全球首家自建智能运营中心。2022年10月,欧莱雅苏州智能运营中心正式奠基,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更安全、更可持续、更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投资持续加码 如今,越来越多的进博会参展商正加速变身投资商,布局中国市场,在这片投资热土上生根发芽。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武田制药已有9款创新产品在华获批,8款创新药品纳入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许目录。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以及中国政府优先审批审评、加速新药获批的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武田制药的“中国速度”令人瞩目。 瞄准中国市场,武田制药升级在华发展战略。2020年,武田宣布中国五年发展计划,至2025年,在中国上市超过15款创新产品,惠及1000万中国患者。 武田制药更从进博会连续举办中窥见机遇,2019年3月,武田投资1.1亿元人民币扩建武田天津工厂,并在2020年9月正式竣工。2021年10月,武田中国地区总部携武田亚洲开发中心新址入住世博前滩。2022年6月,武田制药宣布武田研发亚太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浦东。…
【布拉格时报】中国世界开放大国地位为何日益稳固?这些数字揭示答案→
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今年进博会,在6.2馆新设“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通过展板、沙盘、实物模型来全方位介绍中国对外开放成就。 “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新民晚报记者 裘颖琼 摄 十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2012-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度达38.6%,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8%,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2.3%提高到近29.8%,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十年开放,十年奋进。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增至21个,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格局。其中,浙江自贸试验区开展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业务,巩固了舟山港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第一的地位;四川自贸试验区深化“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推进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如今,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向全国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2021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占全国17.3%,吸收外资占全国18.6%。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一带一路”则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象征。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中白工业园、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这是中国开放故事里的时代“浪花”,也是“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推进,中国方案惠及世界的最好佐证。 目前,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立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一带一路”让政策沟通“走深”,设施联通“走宽”,民心相通“走近”,贸易畅通“走实”,资金融通“走稳”。 在持续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成为世界开放大国的地位日益巩固——2013年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1年货物贸易总额6.05万亿美元,相比2012年的3.86万亿美元增长56.5%,出口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进口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二。 吸收外资规模全球第二。2012-2021年,吸收外资规模稳居世界前列,2020年起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二。2012-2021年,吸收外资规模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比重从8.2%上升到11.4%。 对外投资位居世界前列。2012-2021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稳居全球前列。截至2021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79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3位。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布拉格时报】弗洛安:欧洲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关注度在持续“升温”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59)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59期邀请的是来自德国的弗洛安,他为蔚来欧洲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59期 姓名:弗洛安·奥托 国籍:德国 职业:蔚来欧洲企业传播总监 随着中国新能源车技术的持续进步,蔚来等中国汽车品牌正加快进入欧洲等海外市场的步伐。在德国的慕尼黑、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城市,蔚来欧洲企业传播总监弗洛安·奥托向各地媒体讲述着蔚来在欧洲市场的创新故事和发展愿景。 会改变世界的一代人 大学毕业后,弗洛安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在电视台工作了16年。因为热爱并看好汽车行业的发展,他于2009年入职奥迪公司,负责其中国市场业务。 2010年,弗洛安在上海和同济大学的学生们合作项目时,惊讶地发现这些大学生不仅能熟练用英语交流,还主动学习德语、法语等欧洲各国语言。“那时,我就意识到,这一代中国年轻人终有一天会改变世界。” 2020年底,弗洛安如愿入职蔚来欧洲公司,负责企业媒体关系等工作。“因为之前负责中国汽车市场业务长达11年,所以我非常了解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故事。”弗洛安说道,近期,德国政府批准了一项计划,将在三年内花费63亿欧元扩大充电网络,希望到2030年充电站增加到100万个,并预计2030年有15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最近,他收到欧洲媒体的采访问题越来越多,发现欧洲人对蔚来等中国汽车品牌的关注度也在持续“升温”。 “在欧洲为一家中国企业工作,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是弗洛安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他的回答是:“这意味着一种文化上的改变,简而言之,在一家像蔚来这样正在欧洲开拓新市场的中国公司工作,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地方,主要在于速度和活力。” 弗洛安直言,加入已有100年发展历史的奥迪公司时,他只能通过阅读资料来了解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的故事;而他加入蔚来团队后,可以直接与创始人李斌进行交流、对话,经常从中获得工作灵感,同时还见证了企业飞快的发展速度,让他和同事们干劲十足。 创新故事“未完待续”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421万台,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59%,而欧洲市场份额达26%。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达21.12%。包括蔚来在内的不少中国品牌开始布局欧洲市场。 “讲好蔚来创新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我的主要工作。”作为蔚来在欧洲市场的发言人,弗洛安自豪地说,一个月前,蔚来宣布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市场提供“全体系”服务。现在,欧洲人不需要付钱买车,可以像订阅报刊一样。蔚来等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创新,特别关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新需求,围绕软件和技术驱动的理念来制造汽车,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智能电动汽车,丰富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智能电动车’已成为蔚来在欧洲市场的最大竞争力。”弗洛安自豪地说,蔚来的最大优势是以“车”为起点,和用户进行交流互动。如今,蔚来已经作好了服务全球用户的准备,努力成为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全球领先的汽车公司。 “蔚来”已来,“初生牛犊”和“百年品牌”面对面比拼,挑战很大。但弗洛安和同事们坚信,真正的高手或强者能够搏击风浪,在不确定性中创造确定性。 “老外讲故事”第二季…
【布拉格时报】陈文刚:把高质量中药产品和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带到越南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58)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58期邀请的是来自越南的陈文刚,他为VCP药品股份公司工作。 《老外讲 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58期 姓名:陈文刚 国籍:越南 职业:VCP药品股份公司(越南) 总经理 国药集团驻越南的VCP药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文刚,是VCP在2004年招聘的第一批员工。入职后,他从车间组长、车间经理、工厂经理,到迈入管理层担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及公司董事,一路成长。他从2012年担任VCP总经理至今,公司连续9年完成董事会下达的生产经营指标。“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令我十分自豪。” 陈文刚说。 多次到访中国学习交流 陈文刚大学读的是药学专业,毕业后很想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2004年我大学毕业时,正好遇到VCP在招聘员工。当时越南的外资制药厂很少,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就参加了VCP的招聘,很幸运我成功入职了”。 在陈文刚看来,国药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在疫苗及生物制品、医药分销、中药生产及零售药店等多个领域排名前列。作为国药集团越南子公司的员工,他经常去中国拜访国药集团旗下其他兄弟企业,向他们学习取经。 他去过北京、天津、沈阳、石家庄、广州、深圳、佛山以及重庆等中国城市。“我感觉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中国人也很敬业,值得我们学习。通过与兄弟企业的沟通,我们发现中国和越南在文化方面很多是相通的,我们和兄弟企业的沟通很顺畅,不但学习到了他们的管理经验,还很好地体验了中国的文化,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陈文刚说,加入VCP后,特别是当了总经理后,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企业的管理很规范。无论是在企业的战略规划上,还是具体到每项工作中,都能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管理实施细则。“VCP具有现代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会给经理团队下达每年的生产经营指标,定下发展的大方向。至于具体的实施方法,董事会也只是给予督导,很少直接干预经理团队的管理。再加上VCP的经理团队和员工都是当地人,所以我觉得VCP的企业文化就是越南本土的合资企业的文化。” 他介绍说,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不但给当地政府创造了税收收入,同时也给这些员工创造了稳定的就业机会。“2019年起公司还新投产了中药产品。我们可以依托国药集团在中药研发生产上的实力,把在中国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优秀中药产品引入越南生产,给越南本土带来高质量的中药产品。” 爱吃涮羊肉喝二锅头 VCP目前有超过200名员工,有5%的员工可以熟练地使用中文。陈文刚也自学了中文,并且攻读了重庆大学的MBA。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也为了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公司开设了中文培训班,感兴趣的员工可以报名来学习中文。 陈文刚介绍,中国的名著在越南很有名。“我小时候通过看《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电视剧,还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了解中国的文化。参加工作后,与中国的交往越来越多,我也随时通过网络新闻来关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医药行业的发展。这对VCP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布拉格时报】安吉尔:中国企业为马耳他带来绿色能源,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55)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55期邀请的是来自希腊的安吉尔·基修,她为国家电投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D3电厂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55期 姓名:安吉尔·基修 国籍:希腊 职业:国家电投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D3电厂人力资源经理 安吉尔是一名希腊人,2016年3月加入国家电投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D3电厂,担任人力资源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子公司在当地的相关事务。她说,能加入这家中国公司很幸运,因为公司做的是有意义的事。 绿色能源改变当地生活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绿色能源公司。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员工团队。”安吉尔说,他们已成功将发动机从使用重油转化为使用天然气,这不仅带动了发电厂的快速发展,还为减少废弃物排放和降低环境污染作出了贡献,并促成电价下降。 原来,马耳他人一直以来有件烦心事,这里夏天炎热,但电价贵,并且经常停电,当地居民和商家苦不堪言。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家电投上海电力将目光投向了马耳他。2014年11月,国家电投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在当地注册成立。紧接着,2014年12月,公司分别以33.3%股权和90%股权入股马耳他能源公司和D3发电有限公司。 入股D3电厂后,公司就着手改造电厂内的8台燃烧重油的机组,将之转化为燃烧天然气和轻油的双燃料机组。如今,能源效率提升后,发电站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周围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中国企业在当地赢得了信赖。更让人欣喜的是,马耳他的电价下降了,也很少停电了。“曾经,停电一直困扰着当地民众。”安吉尔说,电力的稳定和电价的下降对当地居民的影响非常直观,现在马耳他很多家庭开始装空调了。 作为当地最大的境外投资运营商,公司在帮助马耳他建设清洁能源体系的基础上,还在推进“零碳岛”示范项目建设。不仅如此,国家电投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还“漂洋过海”,积极在欧洲大陆开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中国企业的员工相互尊重 安吉尔对中国印象很好,“因为他们通过在希腊投资项目,在经济危机期间帮助了希腊”。她还记得有一次,她和一位商业伙伴参加某个会议,他们对中国高管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中国人在贸易中是公平的、信守诺言的。 能在中国公司工作,安吉尔也感到很自豪。“在过去的6年里,我们成立了D3电厂的人力资源部,将当地的法律法规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纳入了公司的政策中。”安吉尔说,如今D3团队的成员积极投入工作,对工作和公司都感到很满意。在工作中,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成为彼此的榜样,营造了积极的工作氛围。希望这种氛围能持续下去。 “我们在公司为外籍员工开设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大家很高兴学习汉语,包括我自己。”安吉尔说,汉语不是一门容易学的语言,想要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她希望能继续学习。公司还经常举办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2017年,安吉尔和同事参加公司培训,来到了上海电力的总部。“这是我第一次去中国,非常感激能有这个机会,也非常难忘。”安吉尔回忆道,他们参观了漕泾发电厂和漕泾热电厂,学习了解公司的先进技术。此外,他们还参观了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豫园、上海博物馆、世博园以及环球金融中心等。 现在,安吉尔更加关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关注它们产生的国际影响,因为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安吉尔展望道:“希望疫情好转后,我能再次去上海,拜访我在工作中结交的朋友。他们有些曾经在马耳他工作,现在已经回到上海总部。我可以诚实地说,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中国人,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善良的人。” “老外讲故事”第二季…
【布拉格时报】听说,这届世界杯冠军,义乌人可能已经知道了…
50万个足球、200万套球衣……虽然中国男足无缘世界杯,但浙江义乌带着“小商品队”一路“踢进”了2022卡塔尔世界杯。 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从卡塔尔世界杯32强的旗帜到加油鼓劲的喇叭、哨子,从足球到球衣、围巾,到大力神杯的摆件和抱枕,“义乌制造”几乎占到整个世界杯周边商品市场份额的70%。 义乌体育用品 大单纷至 七成周边义乌造 义乌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很多年轻人会因为看到一些特别有创意的商品就联想到义乌,纷纷刷弹幕称“压力已经给到了义乌”,然而义乌老板们却不这么认为。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冯先生气定神闲地说:“世界杯的体量对义乌来说,其实算不上特别巨大的单子,我们的生产线是完全可以覆盖。” 义乌已向海外出口了超过100万个足球,200多万件卡塔尔世界杯球衣,此外,还有大力神杯、足球队旗帜、喇叭等等各式各样的商品远销卡塔尔。 速卖通海外双十一“世界杯专场”截图 “义乌懂球帝”吴晓明并不是球迷,但他和足球结缘已有27年。今年,吴晓明工厂出口的足球已达到100万个,价值大约2000万元。 吴晓明说,今年7月他接到一个订单,对方要求生产10万个印有32强国旗的纪念足球,这是一个获得卡塔尔世界杯官方授权的客户,但工期很紧,只有50天。 在吴晓明的经商理念中,一切为客商服务,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客户需求。而义乌也从不失信,往往国外客商遇到有紧急订单,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义乌,因为没有义乌做不到的,只有顾客想不到的。 年初开始,吴晓明的工厂陆续接到多笔海外订单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效应”一向在义乌十分明显。而今年这一届世界杯,义乌还在持续不断进步。 义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一届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前,2018年前4个月,义乌对俄罗斯的出口额超过了10亿元,同比增长4.6%。体育用品类商品的销售额增速达16.9%。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2010年1~5月,经义乌海关出口的体育用品及设备为6554万美元,同比增长1.1倍。而今年前8个月,海关数据显示,义乌出口了价值38.2亿元的体育用品和价值96.6亿元的玩具。 义乌依靠大量的出口,俨然成了中国外贸的一颗明星。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义乌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0亿元,增长11.6%,实现进出口总额3903.1亿元,增长24.7%;其中,外贸出口3659.2亿元,增长21.7%,进口增长95.3%。 物流枢纽义乌港 创新研发 “义乌制造”新名片 研发能力近年来成为“义乌制造”的重要名片。近年来,义乌小商品制造业企业深耕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上升。 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订单,义乌商家们不仅研发出外观专利,创立自己的品牌,而且根据不同国家球迷的需求设计周边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外向性。今年世界杯恰遇北半球冬季,保暖用品需求显著上升。天眼查数据显示,仅“围巾”品类,义乌企业就拥有1965项专利。…
【布拉格时报】历时940天!上海外滩这座百年红楼焕新归来!中庭壁画一眼惊艳!
经过整整940天的修复升级 外滩万国建筑群里的这座红楼 外滩22号 终于正式回归了! TA始建于1906年,至今已超过百岁,这里是原太古洋行旧址,也是许多老上海人记忆中的丰华圆珠笔厂(丰华大楼) TA是上海南外滩万国建筑群中的最后一栋老建筑, 也是外滩第一立面中少见的百年红楼。 也许你曾经在这里看过展览 吃过西餐欣赏过外滩美景…… 但在2020年这座百年老建筑因出现严重安全隐患开始接受一场“大手术”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在原址、原高度、原面积、原层数基础上以“修旧如旧”为复建理念进行复建与结构加固施工 今年10月30日 这里正式完工啦! 一起来看看焕新归来的这座百年建筑有多美吧! 中庭透光屋顶重新绘制了极具纵视感与穿越感的中庭壁画,兼具中国韵味与欧洲味道恰如这栋集合了巴洛克、维多利亚等元素的折衷主义建筑中西合璧,富丽高雅。 壁画高25米,宽4米从地面直达穹顶第一眼就令人震撼惊艳。 北楼基础采用了91根53米的高频免共振钢管桩,东楼加固采用35根25.5米和34根34米的锚杆静压桩,并以连续夹墙梁将桩与基础相连接,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盥洗室等公共区域也进行了翻新装修沿用原有设计风格,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了建筑物由内而外的原汁原味 看这华丽的贴花柱脚 中庭组合地花充满典雅高贵的气质 走道里的复古吊灯让人一秒走进老上海的电影里…
【布拉格时报】广式腊肠迎出口小高峰
东莞海关关员对腊肠出口企业开展核查。 埔关供图 近日,东莞永富食品有限公司一批128箱,重约1536公斤的广式风味腊肠,经黄埔海关所属东莞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出口香港,为香港市民餐桌增添了一份温暖浓郁的广式味道。 “最近我们的腊肠生产计划每天都安排得很满。”东莞永富食品有限公司报关负责人黄仕琴一边忙碌一边说,“我们今年还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陈皮腊肠、瑶柱腊肠等新品种,出口订单不断增长。” 记者从黄埔海关获悉,临近年底,广式腊肠进入了生产出口高峰期,而腊肠这类时令产品,对贮存条件和通关时效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为确保出口食品安全及快速通关,黄埔海关所属东莞海关认真做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审核工作,精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材料,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实现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申请“在线受理、即报即审”。 “我们还加强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督促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好出口食品安全生产防护,切实保障供港澳食品安全。同时,对出口腊味产品严格抽检,合格批次产品快速放行,为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提供通关便利,助力腊味产品飘香海外。”东莞海关企业属地管理科科长徐莉说。 “受疫情影响,我们的腊肠出口也曾受到了一些阻碍。在海关的政策指导和严密监管下,我们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从源头、生产过程和产品检测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管控,有效提升了产品安全质量。”黄仕琴说。 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黄埔海关监管出口腊肠超过35吨,同比增长427%。(中新网 唐贵江 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