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布拉格时报】阮上亭:我很喜欢中国公司的文化,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㊽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8期邀请的是来自越南的阮上亭,他为申达股份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8期 姓名:阮上亭 职务:申达股份越南办事处高级品质管控专员 2018年,东方国际集团下属的申达股份在越南成立办事处,管理海外订单。两年后,阮上亭加入这个团队,成为一名高级品质管控专员。也正是在这一年,越南取代孟加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仅次于中国。无论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还是越南的产业发展,阮上亭说,我们从中国的高速发展中获益良多。 为当地工厂带来4000万美元收入 在工厂车间检查服装质量,在办公室里核对订单信息,与上海团队召开线上视频会议……进入申达股份已有两年多,阮上亭早已适应了这份快节奏的工作。 “2020年2月20日,我开始担任申达股份越南办事处高级品质管控专员,负责生产管理和生产采购事务。”他说,自己的重要职责就是确保货物供应稳定,再顺利出口到世界各地。 申达股份的母公司东方国际集团,是上海国资系统最大的外贸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之一。近年来,国际品牌主动在东南亚寻找供应链资源,让中国头部纺织服装供应链企业嗅到了商机,纷纷加大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投资。 2018年,申达股份在越南成立办事处,尽管当时团队只有5名成员,包括2名中方人员和3名越南人员,却锻炼成了一支可以为公司海外订单保驾护航的队伍,并逐步形成了由上海端负责前期客户的开发和维护、面辅料提案、报价和接单,海外端开发供应商资源、审核工厂、组织面辅料生产、验货及出运的海外生产管理模式。 “4年来,通过管理当地的海外订单生产,我们已出运超过500万件订单。”阮上亭说,申达在越南市场发展迅速,不仅为越南各工厂带来了4000万美元的出口收入,并且为越南2000多名员工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越南组织中国节日的庆祝活动 “众所周知,中国是纺织业强国,我很荣幸加入申达,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中国公司工作。我很喜欢公司的文化,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事实上,对于阮上亭来说,能够与中国团队一起工作,也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少宝贵财富。“申达在生产管理方面经验非常丰富,和团队在一起工作让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生产方面的知识。” 他说,这些知识被运用到工厂的生产技术创新中,再加上全新的管理理念,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能,使得申达在当地建立起了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越南各家工厂都真心诚意地喜欢申达,这也让我们非常自豪”。 加入申达之后,阮上亭开始学习中文,并因此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我在越南甚至组织过一些有关中国节日的庆祝活动,尤其是中秋佳节,有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吃月饼来欢度中秋。我还喜欢带家人去中餐馆吃饭,我特别爱吃北京烤鸭,不仅因为它的味道好,而且因为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海外员工看中国》 百集融媒体产品…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拉塞尔:为将狼队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体育品牌之一,我毫不犹豫接受了来自中国企业的邀请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㊺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5期邀请的是来自英国的拉塞尔·琼斯,他为英格兰狼队足球俱乐部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5期   姓名:拉塞尔·琼斯 国籍:英国 职业:英格兰狼队足球俱乐部 市场及商业发展总经理 今年是中国和英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两国贸易额从3亿美元增加到千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从近乎为零上升到500亿美元。去年中英贸易再创新高,中国对英投资增长两倍多。英资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两国在全球发展、气候变化等方面协调配合,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7月,复星国际收购了英国历史最悠久的足球俱乐部之一狼队俱乐部百分之百的股份,促使狼队从传统足球品牌向多元化泛体育潮流生活方式品牌变革。 “这是一座不夜城,充满了活力和能量。”提起上海,英格兰狼队足球俱乐部市场及商业发展总经理拉塞尔·琼斯津津有味地聊起自己游览上海的经历,并计划带家人来上海过一个中国年。   意外惊喜 在加入狼队之前,拉塞尔·琼斯从事体育营销工作20余年。2017 年,他意外地接到一个来自狼队团队的电话。“狼队俱乐部在伍尔弗汉普顿,而我也居住在那里,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与狼队俱乐部主席施瑜交流五分钟,发现新岗位的任务是将狼队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体育品牌之一,而这也是自己作为狼队粉丝的心愿之一,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份邀请。 “我的主要职责是增加粉丝群,在新市场、合作伙伴和品牌垂直市场中注入本地化内容,并通过许可、会员制和赞助等方式将这些新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他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挑战者品牌的叙事,传递狼队精神。   勇于进取 多年以来,复星国际一直深耕健康、快乐、富足和智造四大业务领域,以开放的心态来尝试许多不同的业务。这些勇于进取、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对狼队影响非常大。如今,狼队也从传统足球品牌向多元化泛体育潮流生活方式品牌变革,并布局了电子竞技、创建音乐厂牌等产业。“知道狼队是一个电竞俱乐部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多于知道它是一个足球俱乐部的。” “复星国际为狼队植入一颗好奇的心。”拉塞尔·琼斯表示,“敢于与众不同”“每天都在勇敢地前进”等理念融入狼队基因中。同时,“谦虚”也成为狼队的重要价值观之一。“我们无论取得多大的进步,都会经常扪心自问: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要时刻保持清醒、保持思考。”   旅行清单 最让拉塞尔·琼斯难忘的经历是,2019年狼队在英超亚洲行比赛中捧起了冠军奖杯,夺冠后游览了上海。“上海是一座非常神奇的活力之都。”他回忆道,上海是一座不夜城,高耸入云的浦东陆家嘴高楼顶部射出的光束穿透云雾,蓝的、粉的、紫的……雍容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浦江两岸。上海是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科技让生活更便捷,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手机打车、购物、娱乐等。“友好的上海人也是一张城市名片。”拉塞尔·琼斯说,无论在哪里,他都能得到上海人的服务或帮助,他们非常热情。   “我来过上海好多次,这里充满了能量。”他笑道,在朋友们的引荐下,他品尝了很多美食,每次离开时体重都明显增加。…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菲利普: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习中文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㊸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3期邀请的是来自巴西的菲利普·柯蒂纽,他为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钢美洲有限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3期 姓名:菲利普·柯蒂纽 国籍:巴西 职业: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钢美洲有限公司巴西代表处销售经理 42岁的巴西人菲利普·柯蒂纽,于2019年加入位于巴西圣保罗的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钢美洲有限公司巴西代表处,担任销售经理。“当初,我得到加入宝钢的机会时,没有丝毫犹豫,因为能够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公司的一员,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的目标是将宝钢变成巴西市场上国际钢铁供应商中客户的首选。” 拿下宝钢在海外的最大一笔销售合同 菲利普介绍,他的主要职责是与巴西客户开展业务谈判,并全面协调订单、发货和售后服务。他在国际钢铁贸易、项目和合同管理方面拥有10年工作经验。 “我职业生涯的最大成就,就是拿下了宝钢在海外的最大一笔销售合同,巴西的一家钢铁公司需要3.2万吨钢材,经过我和中国同事的共同努力,把这些钢材直接用一艘船从中国运到了巴西。”让菲利普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代表公司在一个全国产品推广会议上演讲,向250位参会者推广宝钢产品。 在宝钢巴西公司工作的这几年,菲利普觉得公司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只生产最好的钢材,这种对质量标准的追求,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加入宝钢后,慢慢感受到宝钢的企业文化是努力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增长,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如果说有些巴西人以前对中国商品有廉价的印象,那么宝钢和国家电网等中国国企的第二波投资改变了巴西民众的总体看法。 ”菲利普说,宝钢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企业淡水河谷成立了一家合资铁矿公司,“在巴西生产铁矿石,向我们在中国的钢厂供货,这对两家公司和我们两国来说都是一个双赢合作”。菲利普坚信,华为和长城汽车等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巴西,也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巴西市场的影响力。 菲利普非常期待巴西将来能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巴西是一个大国,但自身的投资能力非常有限,需要引入外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的邻国阿根廷已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巴西也能够学习这一点。” 努力学习中文,未来属于中国 中国和巴西距离遥远,巴西的华人社区比起日本人社区和韩国人社区等相对要小。“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不多。加入宝钢之后,我对中国文化和习俗的刻板印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的中国同事不仅工作非常勤奋,而且非常友好。我儿子刚出生不久,我非常高兴地感受到了我的中国朋友们对我儿子的关心,这令我感觉宝钢像一个大家庭。” 菲利普介绍,疫情暴发之前,宝钢的巴西员工们正考虑学习中文课程。“我们希望尽快重启这一计划。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一直跟朋友们说,如果你希望在职业上取得成功,你就必须学习中文,因为这是未来所在,未来是属于中国的。” 他还介绍说,葡萄牙语中有一些单词来源于法语、英语或阿拉伯语,但只有一个单词来源于汉语,那就是“cha”,也就是“茶”,说明中国茶文化在巴西也很流行。 “老外讲故事”第二季…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沙阿:上汽为中国汽车品牌进入巴基斯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㊷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2期邀请的是来自巴基斯坦的沙阿•费萨尔 ,他为名爵汽车巴基斯坦有限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2期 姓名:沙阿•费萨尔 国籍:巴基斯坦 职业:名爵汽车巴基斯坦有限公司 董事长 自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问巴基斯坦以来,中巴关系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巴基斯坦人用“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等诗歌般的语言来赞颂中巴友谊。在中国,巴基斯坦被老百姓称作“巴铁”,意为“铁杆朋友”。 作为一名“老铁”,沙阿·费萨尔认为中国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过去的20多年,他去过中国很多城市,特别是上海,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去一次。“我这一生参与过非常多的商业项目。但最令我难忘的,无疑是我与中国,特别是与上汽之间的合作,用中国人的话来说,这就是‘缘分’。” 与上汽的缘分可追溯到21年前 “21年前的2001年,我侄子就来拜访过上汽寻求合作。”沙阿回忆说,那一年,中国刚刚加入WTO,巨大的中国市场打开了它的大门,这是一个世界历史中从未有过的超大规模市场。“我们当时希望可以与上汽五菱这一中国汽车的旗帜品牌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非常可惜当时合作没有落地。” 在这十几年间,他经常往返于巴基斯坦与中国,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更深入了解到上汽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不断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几年,除了上汽外,我们与北汽福田也完成了一个卡车项目的合作,亲眼见证了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在巴基斯坦受到认可。在乘用车领域,上汽无疑是中国汽车的一张名片。在完成市场考察以后,我们打算做MG品牌的SUV这款产品,它是巴基斯坦当地市场上稀缺的中型紧凑型SUV。经过一年左右的谈判,2020年9月9日我们与上汽签订了合资协议。” 2021年1月1日,MG品牌在巴基斯坦总理府上市。“当时担任巴基斯坦总理的伊姆兰·汗也参加了上市活动,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沙阿认为,MG品牌在巴基斯坦的发展有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源于它是诞生于英国的品牌,巴基斯坦过去是英属殖民地,至今跟英国之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文化纽带,对于MG品牌有着特殊的感情;第二个优势是MG产品品质优异、设计时尚,并配置了很多高科技的功能。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市场一直被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铃木所占据,但是他们的产品很多年都没有更新迭代,且缺少小型和中型的SUV,而进口的大型SUV很难在普通消费者中普及。而让我最有成就感的是,我们上汽巴基斯坦在上市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卖出了大约12000台SUV,仅仅单一品牌、单一车型,这个成绩就占到了SUV-C细分市场约30%,这是前所未有的。”沙阿自信地说,MG在巴基斯坦取得的成绩,也为其他中国汽车品牌的进入,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 为巴基斯坦培养汽车工业人才 在沙阿看来,上海人精明开放,又非常恪守商业契约精神。上汽是一家非常国际化的企业。 “上汽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到巴基斯坦投资,这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巴基斯坦,我们主要靠外国投资,特别是来自中国的资金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各种基础设施。现在,上汽巴基斯坦第一年就已经雇佣了约300名巴基斯坦的员工,后续还会扩大,不断带动当地人民的就业。此外,从税收上来说,我们第一年就向政府上缴了约300万美元的税收,为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作出了我们的贡献。未来,相信随着产能扩大,我们会有更大的贡献。” 沙阿介绍,上汽巴基斯坦工厂运行以来,对当地员工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其实这也是在为我的祖国巴基斯坦的汽车工业培养人才。相比其他跨国车企,上汽带来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先进的,功能配置很丰富,安全性能也非常好。所以对巴基斯坦用户来说,‘中国制造’给人的印象已经从‘价廉’转变为‘物美且科技含量高’。我们现在的产品卖得比韩国产品还贵。”…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津云短视频《桥见芳容》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津云新媒体策划推出短视频《桥见芳容》。作品以天津海河上各具特色的桥梁为主线,通过借喻的方式把桥梁之形与城市之魂巧妙融合,从历史印记、创新创造、民生保障、文旅融合、港口建设、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等多个维度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取得的丰硕成果。

【布拉格时报】万吉尔:让蒙特利尔与上海的“友谊之花”绽放,让人与植物的联系更紧密,是此生最想做的事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㊶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1期邀请的是来自加拿大的万吉尔,他为辰山植物园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1期 姓名:万吉尔 国籍:加拿大 职业:辰山植物园顾问 退休后,世界各国多座植物园向他抛出“绣球”,他最终选择了上海;身为辰山植物园顾问,哪里脏,他往哪里钻,为上海筛选能够修复生态环境的植物……他就是上海首位“洋园长”——加拿大人万吉尔。从2014年到2020年,他将退休后6年多的“黄金时间”都献给了上海,只为了上海和蒙特利尔两座城市间沉甸甸的友谊。 深受中国文化吸引 远在加拿大的万吉尔,和上海是如何结缘的?这要归功于两城“友谊之花”的绽放。退休前,万吉尔是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园长,“园龄”长达30年。蒙特利尔植物园在业界享有盛名,规模仅次于英国皇家植物园。1980年,蒙特利尔举办世界花卉博览会,上海参展时带去的中国盆景大受欢迎,最终盆景被留在了蒙特利尔植物园。借此契机,1985年,上海和蒙特利尔结为姐妹城市,两座城市的交流合作更为频繁。 1991年,一座具有明代园林风格的“梦湖园”在蒙特利尔植物园内拔地而起,谐音“蒙沪”,象征着姐妹城市之间的友谊。每年中秋,梦湖园都会举办灯会,上千盏花灯大部分是在上海手工制作的,花灯的点燃不仅慰藉了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也让万吉尔和各国游客为灿烂的中国文化所深深吸引。 2014年,退休后的万吉尔听从内心召唤,来到辰山植物园担任顾问。“这是一项殊荣,因为辰山植物园是一座世界级的植物园,和我共事的同事和朋友们都非常出色。”他说。 为上海筛选修复生态的植物 在辰山,万吉尔领衔的国际团队主要进行植物生态修复的研究,希望筛选、培育及储备耐受污染环境,能大量富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的植物,今后用于在上海建造人工湿地,消除河道黑臭,洁净河流废水。 为此,辰山植物园特地辟出上千平方米的自然试验场,模拟遭到轻度污染的湿地和土壤,并提供科研经费支持。这样的支持力度,在亚洲都屈指可数。万吉尔兴奋地说:“辰山植物园独一无二的大规模试验场地,让我们找到了能吸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最佳植物种类或组合。我们向上海推荐了适宜栽种的植物,它们能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更有趣。” 在万吉尔的努力下,2018年,辰山植物园和蒙特利尔植物生物学研究所签订了《植物修复应用研究联合项目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了两市的科研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植物修复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发展。为此,万吉尔获颁2020年度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该奖项旨在鼓励和表彰对上海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 “对于有着近2500万人口的上海来说,拥有一座像辰山植物园这样的植物园是十分必要的,每年有100多万人次游客会来参观。我们一生中超过80%的时间都待在室内,所以需要接触自然的机会,养宠物、做园艺、住酒店时付高价选择山景房或海景房,都是‘亲生命性’的体现,也就是说人类具有热爱生命、亲近自然的天性。”万吉尔说,“上海的管理者也明白这一点,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市民与大自然接触,将上海打造为一座绿色城市。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座宜居的城市,拥有很多公园、树木和灌木。”让人与植物的联系更紧密,这正是万吉尔此生最想做的事。 “老外讲故事”第二季 《海外员工看中国》 百集融媒体产品…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苏米赛:很感谢中国帮我们修建铁路,中老铁路对加快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有重要意义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㊵

继去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境内外播放量突破16亿之后,“老外讲故事”迎来第二季——《海外员工看中国》。 100位不同国度的海外员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中国央企和上海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见闻,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第40期邀请的是来自老挝的苏米赛,他为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工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第40期 姓名:苏米赛 国籍:老挝 职业: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外文翻译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中国昆明到老挝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今年24岁的老挝人苏米赛在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工作,是一名外文翻译,这个Z世代年轻人,工作、生活都与中老铁路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留学时对高铁印象非常深刻 苏米赛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在中国留学时,他不仅喜欢学习中文,也喜欢到各地游览,去过云南大理和丽江,令他印象深刻的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热情的中国人民,“在中国留学,我结交了很多朋友,也通过他们更多地去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也是在留学期间,苏米赛第一次接触到中国高铁,“它的快速、舒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苏米赛在招聘平台上看到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的招聘信息,就应聘成为了一名实习生。小伙子开朗乐观,勤奋好学,追求新鲜感,能吃苦耐劳,同事们对他的评价都很不错。 由于在中国接触过高铁,且学习过中文,在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工作,苏米赛得心应手。今年6月,他结束实习,正式成为公司一员,这让他本人及其父母都很高兴,“这份工作我很满意,公司提供的条件也很好。我记得当时大学毕业,我跟父母说公司要给我转正,他们听到后很支持我到中铁二局上班,他们为我感到骄傲。”   中老铁路密切了两国之间各种交流 在一家中国企业工作,中国同事的勤奋、宽容、大方、善良,给苏米赛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很好,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很遵守规矩,就像中国有句古语‘无规矩不成方圆’说的那样。”公司每一位同事都充分尊重老挝,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建造铁路的同时还经常帮助老挝人民,这一切也让苏米赛很感动,“他们去帮助贫困人群,帮助他们平整土地,修路架桥,筑坝抢险,中国企业通过这些善举在当地得到了认同。” 苏米赛由衷地说:“我们都很感谢中国帮助我们修建铁路。老挝以前是没有铁路的,现在我们拥有了和中国一模一样的铁路;以前我们出行很困难,要花很多时间,现在我们乘坐动车很方便。大家都很喜欢去坐动车,动车车站几乎成了网红打卡点。”   在苏米赛看来,中老铁路促进了铁路沿线的旅游、农业等资源的开发和城市化建设,密切了中老两国经济社会和人文合作交流,对加快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铁二局老挝分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员工们在中秋节一起吃月饼,春节一起包饺子,非常温馨。作为年轻人,苏米赛很喜欢中国产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国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同样也是高性价比的代名词” 。…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浙江省国际传播大型 融媒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宁波举行

7月21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广播电视局、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和宁波市委宣传部主办,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海外中心(国际频道)和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承办的“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浙江省国际传播大型融媒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宁波市举行,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单烈,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郭庆,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彦等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各地的媒体代表、外籍嘉宾及网红代表共约200人参加仪式。 Organized by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Zhe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Zhe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Administration,Zhejiang Radio&TV Group and the…

Read More

【布拉格时报】旅捷侨领陈金妹应邀参加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由中国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暨消博会)、第21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浙洽会)于6月8日—12日在中国宁波成功举办,来自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名境内外嘉宾、客商云集宁波,开展经贸洽谈和人文交流等多项活动,旅捷侨领陈金妹应邀参加多项活动。 今年起,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并升格为国家级涉外机制性展会。首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暨消博会、第21届浙洽会以“深化开放合作、携手互利共赢”为主题,先后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论坛等20余项会议论坛、经贸洽谈、贸易展览、人文交流四大板块重要活动和30余项领导会见中外嘉宾活动。 在活动期间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论坛(主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发表主旨演讲。胡春华副总理指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启动以来,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特别是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合作成效显著,对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互利共赢、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愿同中东欧国家共同努力,加强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扩大贸易往来,深化投资和产能合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胡春华副总理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方将继续缩减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制定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欢迎中东欧各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一道,抓住时机,深挖潜力,把双方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17+1”: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今年的国家馆区域一角,新搭建的希腊馆格外引人关注。今年4月,希腊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正式成员,“16+1”升级为“17+1”。“这充分说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已超越了简单的地理范畴,成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跨区域平台,得到了欧洲国家的关注、支持和响应。” 从传统贸易到全面合作 除了琳琅满目的各类酒品、有机健康的农副产品外,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国家馆中,高新科技产品也逐渐成为主角。 6月8日,陈金妹会长与欧洲华商考察团特意来到捷克国家馆,捷克国家馆开设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一架轻型飞机在展区被不少采购商、个人买家围观询价。 据了解,这架飞机生产商为捷克领航者飞机公司。2017年,中国卓尔集团收购了该公司,并已在中国布局设立生产线扩大轻型飞机的产量。卓尔集团表示:“捷克有着很好的工业基础,以前这家公司每年能生产通用航空飞机30余架。打开中国市场后,生产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展会期间,陈金妹会长一行还参观了保加利亚的迎宾机器人、匈牙利的工业智能家居项目…还特意品尝奥地馆奥地利总理访华时品牌红酒。。在国家馆展区对比前几年举行的中东欧国家商品展,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产品升级”趋势明显。 旅捷妇联 供稿